【鉴定中药材名】榧子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红豆杉科植物榧Torreya grandis Fort.的干燥成熟种子。李时珍释其名曰:“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其种子人药,名榧子。其野生品又名木榧、圆榧,一端尖,另端钝圆,多供药用。其经过人工嫁接的栽培品种,又名香榧,稍瘦而长,两头均尖,壳较薄,炒熟后质地松脆,昧美气香,多供食用而通常不入药。
【药材历史考证】榧子原名榧实。其始载本草《名医别录》云:“生永昌。”《本草经集注》云:“今出东阳诸郡,食其子疗寸白。”《本草衍义》曰:“榧实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粗黑衣,其人黄白色,嚼久渐甘美。五痔人常如果食之愈,过多则滑肠。”李时珍曰:“榧生深山中,……其木似桐而叶似杉,绝难长。木有牝牡,牡者华而牝者实。……结实大小如枣,其核长如橄榄核,有尖者、不尖者,无棱而壳薄,黄白色。其仁可生啖,亦可焙收。”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榧子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常绿乔木,高达25m。一年生枝绿色,二至三年生枝暗绿黄色或灰褐色,稀微带紫色。叶螺旋状排列,扭曲成二列,叶片线形,长11~25mm,宽2.5~3.5mm,先端凸尖,上面深紫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中脉两侧各有一条与中脉带等宽的黄白色气孔带。花单性,雌雄异株,雄球花圆柱状,长约8mm,雄蕊多数,各有4个花药;雌球花无柄,成对生于叶腋。种子核果状,椭圆形、卵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4.5cm,熟时假种皮淡紫褐色,有白粉,顶端微凹,基部具宿存的苞片[8u58药材网www.8u58.com],胚乳微皱。花期4月,种子翌年10月成熟。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2~3. 5cm,直径1.3~2cm。表面灰黄色或淡黄棕色,有纵皱纹,一端钝圆,可见椭圆形的种脐,另端稍尖。种皮质硬,厚约1mm。种仁表面皱缩,外胚乳灰褐色,膜质;内胚乳黄白色,肥大,富油性。气微,味微甜而涩。
【药材显微鉴定】种子横切面:种皮为10余列石细胞,外方1~2列呈栅状排列,细胞类长方形、长椭圆形,长100~200um,宽约35um,壁厚15~20um,胞腔狭缝状;向内则细胞渐呈等径性,直径40~110um,壁厚约15um,胞腔较大,壁孔明显;内外石细胞均可见清晰的孔沟和层纹。外胚乳与内种皮完全分离,为数列棕色薄壁细胞,有时可见念珠状的细胞壁,外方不整齐,常破裂而呈凹陷,有胞间隙,有的呈圆腔状;内胚乳细胞类多角形,壁较厚,富油滴,并含少量淀粉粒。
【药材理化鉴定】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5g,以氯仿10ml,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供点样用。同时以亚油酸氯仿液为对照液,点样于同~硅酸H-l% CMC薄板上,用苯-乙酸乙酯(8:2)展开,喷以0. 1%a-亚硝基-p-萘酚浓硫酸试剂后,加热。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同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生境分布】生于温暖多雨的黄壤、红壤及黄褐土地区。为我国特有树种。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贵州等省区。亦有人工栽培。
【采集加工】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
【饮片炮制】去壳取仁。用时捣碎。
【性能功用】味甘,性平。归肺经、胃经、大肠经。杀虫消积,润燥通便。用于钩虫、蛔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大便秘结。内服:9~15g,水煎服。大便溏泄者不宜多食;并忌与绿豆同食。
【附注】置阴凉干燥处贮藏。
香榧子的黑衣是能吃的。香榧子的黑衣可止咳化痰清肺,预防感冒,还可以驱蛔虫,所以它的营养价值也是很高的,故食用时不必刻意去除黑衣。香榧子的黑衣粗糙而且有点硬,所以吃起来口感会些差。
孕妇是不能吃香榧子的。香榧子可以达到消积以及堕胎作用,孕妇吃香榧子会增加流产风险,所以女性在怀孕期间不要吃香榧子。
体味是身体代谢物的味,有用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香榧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其种子胚乳含油率为40%,含蛋白质10%,碳水化合物28%。种仁油是良好的食用油料。香榧子含脂肪49.3-55.7%,蛋白质7.7-11.5%,糖份1.0-2.4%及多种维生素。刚采摘下来的香榧有着一层油质的绿色外壳,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香气。它含有乙酸芳樟脂和玫瑰香油,是提炼多种高级芳香油的原料。
榧子是一种干果,形状像一个橄榄球,两头细,中间略粗。粗细如同手指头一般。硬皮儿的厚度像松子的皮儿一样。颜色为棕色。非常好吃。
采用层积沙藏的方法来对香榧树种子进行催芽可以收获到最佳的催芽效果。层积催芽的方法就是利用向阳背风山谷地带的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以及砂质土壤的肥力和养分来催促种子更快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