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多生长在北纬40~45度之间,1月平均温度-23~5℃,7月平均温度20~26℃,耐寒性强,可耐-40℃低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年积温2000~3000℃,无霜期125~150天,积雪20~44厘米,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土壤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5~6.2。多生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郁闭度0.7~0.8。人参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
环境要求
一般选择以柞树、椴树为主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人参喜冷凉气候,在年平均温度2.4~13.9℃,年降雨量500~2 000毫米条件下均可栽培。
土壤条件
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的黄砂、黑砂腐殖土及壤土、砂质壤土,土壤ph值6.0~6.5,水、气、固 三项 体积比1:2:1。土壤中六六六浓度不得超过0.4毫克/公斤土、五氯硝基苯浓度不得超过0.3 毫克/公斤土。坡度为15度以内。使用隔年土,播种、移栽前做好土壤、种子、种苗消毒。
人参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土壤相对含水率在70%~80%以上为好。因此,搞好排灌极为重要。
光照条件
人参为阴性植物[8u58药材网www.8u58.com],对光的要求较严格,人参光的补偿点约400勒克斯。光照由400勒克斯增加到10 000勒克斯,其光合速率似直线上升。
光照过强, 植物矮小, 叶片厚而色黄。光照过弱, 植株细高, 叶片薄而浓绿, 生长不正常。所以, 在人参栽培时, 应进行遮荫, 调节透光度, 避免强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
人参生育的最适光强,随纬度和气温而变,纬度高气温低所需光强大,反之则小,高纬度低温地区为7000-22 000勒克斯,温度较高的低纬度地区为7000~10000勒克斯。
肥料要求
人参喜肥, 又怕不腐熟肥。喜的是有机肥和无机肥, 怕的是施未腐熟的粪肥和施肥后土壤缺乏水分, 造成人参烧须烂根。
人参花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花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ginseng C. A. Mey。采收和储藏:6-7月采下花序,烘干。
枸杞滋阴生津,灵芝补中益气,人参温补五脏,这几味药可以一起泡酒服用,但是脾胃虚寒、阴虚火旺时最好就不要服用
长白山人参中的林下参,人工培育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依据长白山人参生物学特性,模拟野山参的生态环境,将长白山人参种子或种栽种植于林下,在人为稍加管护下,自然生长十三年以上,使林下山参的根部形态及其内在质量与野山参相媲美。
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称鬼盖、神草、土精等,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在市场上的种类很多、质量各异,因此学会一点鉴别知识是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真假人参怎么辨别才好吧!
野山参的人工栽培,是按照山参生长的自然和生理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林地以及适当的林冠遮阴,采取播种或移苗栽培的方法。主要培育的有“籽货”、“充山参”和“小山参”加富等几个品种。
人参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茎秆、花梗、果实等各部位。多于出苗展叶期从幼嫩的茎部率先发病,病斑褐色,后上、下扩展,呈长椭圆形,中部凹陷,严重时倒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