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的繁殖、交配,不需要过多的人工辅助,但要营造安静的环境,由于茧要产在泥中孵化,种蛭池最好选用土池为好,若用水泥池养殖,要建产卵台,或土堆小岛,以便水蛭产卵。在产卵期间,要防止到平台上走动,以免踩坏卵茧,另外,要控制水位,不能让水淹没平台;夏天也不能让太阳把土晒干,要在平台上覆盖一层杂草,保持平台土壤潮湿(合水量70%左右最好)。
蚂蝗主要是会附着在身体皮肤的表面,吸取人的血液,但是蚂蝗同时也需要氧气,指导意见因此万一通过孔道钻入人体内,比如在鼻腔等处,就不能进行气体的交换了,也就是说会被“闷死”,因此蚂蝗是不能在人体内生存的。
水蛭在自然温度条件下,从孵出到长成成品蛭(即具有生育能力)需5~6个月,在人工控温饲养条件下,4个月即可长成。一般体长6~10厘米,体重5~8克。一条水蛭年产卵3次以上,每次产卵茧2~3个,全年可产幼蛭100条以上。
水蛭的提取物可以用于治疗脑梗塞,其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水蛭和地龙的提取物是疏血通注射液的主要组成成分,在体外动物实验是具有延长凝血时间,抗血小板聚集,缩减纤维蛋白溶解时间的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症见肢体偏瘫,感觉麻木,言语笨拙,注意呛咳,甚吞咽费力等。在临床上有出血倾向的病人不宜应用该药物。
虽然水蛭在污水中也能生活,但生长速度较慢。因此,在人工高密度养殖下,仍然要保持水质清洁,及时更换池水,防止池水污染,保证养殖池水体内一定的溶氧量,以确保水蛭快速生长,尤其在7~8月份的高温季节,更要注意适当换水。在养殖水蛭的池塘中,一定要防止农药、化肥等污染水源,而且不能使用碱性过大的水源养殖水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