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别称大力子、恶实、牛蒡子等,为菊科牛蒡属二年生草本植物,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非常高,可炒食、煮食、生食或加工成饮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山东、江苏、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江苏省的徐州丰县、沛县和山东省的苍山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规模较大。
牛蒡于一千多年前日本从中国引进并改良成食物,在日本占据台湾时曾在台南要求当地农民大量种植,主要原因是台南有曾文溪畔松沙土质、北回归线气候加上有名阿里山延脉造就其当地牛蒡得天独厚的珍贵性。目前,台湾已作为蔬菜食用多年,有牛蒡发祥地之称。
牛蒡具粗大的肉质直根,长达15厘米,径可达2厘米,有分枝支根。茎直立,高达2米,粗壮,基部直径达2厘米,通常带紫红或淡紫红色,有多数高起的条棱,分枝斜升,多数,全部茎枝被稀疏的乳突状短毛及长蛛丝毛并混杂以棕黄色的小腺点。
牛蒡基生叶宽卵形,长达30厘米,宽达21厘米,边缘稀疏的浅波状凹齿或齿尖,基部心形,有长达32厘米的叶柄,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有稀疏的短糙毛及黄色小腺点,下面灰白色或淡绿色,被薄绒毛或绒毛稀疏,有黄色小腺点,叶柄灰白色,被稠密的蛛丝状绒毛及黄色小腺点,但中下部常脱毛。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或近同形,具等样的及等量的毛被,接花序下部的叶小[8u58药材网www.8u58.com],基部平截或浅心形。
牛蒡的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花序或圆锥状伞房花序,花序梗粗壮。总苞卵形或卵球形,直径1.5~2厘米。总苞片多层,多数,外层三角状或披针状钻形,宽约1毫米,中内层披针状或线状钻形,宽1.5~3毫米,全部苞近等长,长约1.5厘米,顶端有软骨质钩刺。小花紫红色,花冠长1.4厘米,细管部长8毫米,檐部长6毫米,外面无腺点,花冠裂片长约2毫米。
牛蒡的瘦果倒长卵形或偏斜倒长卵形,长5~7毫米,宽2~3毫米,两侧压扁,浅褐色,有多数细脉纹,有深褐色的色斑或无色斑。冠毛多层,浅褐色,冠毛刚毛糙毛状,不等长,长达3.8毫米,基部不连合成环,分散脱落。花果期6~9月。
牛蒡含菊糖、纤维素、蛋白质、钙、磷、铁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高150倍,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为根茎类之首。牛蒡根含有菊糖及挥发油、牛蒡酸、多种多酚物质及醛类,并富含纤维素和氨基酸。
牛蒡根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且含量较高,尤其是具有特殊药理作用的氨基酸含量高,如具有健脑作用的天门冬氨酸占总氨基酸的25~28%,精氨酸占18~20%,且含有Ca、Mg、Fe、Mn、Zn等人体必需的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牛蒡别称大力子、恶实、牛蒡子等,为菊科牛蒡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在台湾已作为蔬菜食用多年,我国分布于江苏省和山东省等地,江苏省的徐州丰县、沛县和山东省的苍山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规模较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牛蒡的种植技术吧!
牛蒡种子在4月份播种,这个时候是播种最佳时间,播种成本可控,种子的活性高,播种后植株的生长效果更好。牛蒡的根部是主要的入药部分,适合播种在土壤深厚的地方。
牛蒡的种植方式可以供选择的有很多,但是选择播种的方式种植还是最合适的,也是大多数人选择的方法,它播种的时候也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成行播种,另一种是挖坑种植,这两种方式都是比较方便的,只要前期把种子催芽后,基本都可以长成,后期只要给植株施撒肥料和水分,它的长势就会喜人。
不会吧。从上述药来说,只有两味药有清热的功能。其它的药有些是生津,有的是止咳的嘛。
牛蒡又称东洋参,富含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从中医角度来讲,其本身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清咽利喉的作用。首先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此类患者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痰多,患者的痰以黄痰为主,有些患者还可以表现为痰少,不易咳出,或者痰中带血等症状,此类患者的舌头一般舌质比较红,舌苔黄,对于此类患者可以采用牛蒡进行治疗,帮助其疏散风热,改善临床症状。除此
牛蒡是除了可作为蔬菜食用外,它的果实和根还是一味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等症。在我国山东地区种植多年,那么牛蒡种植效益如何?一起来看看详细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