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地骨皮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干燥根皮。枸,即枸橘;杞,即杞柳。该植物上的棘刺如枸橘,枝条似杞柳,故名枸杞。其地下根去骨(木质部)取皮入药,名地骨皮。
【药材历史考证】地骨一名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附在枸杞条下。《名医别录》云:“生常山平泽及诸丘陵阪岸。冬采根,春、夏采叶,秋采茎、实阴干。”《雷公炮炙论》云:“凡使根,掘得后使东流水浸,以物刷上土了,然后等干,破去心,用熟甘草汤浸一宿,后焙干用。”破去心,则用根皮。《药性论》云:“根皮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肾家风良。”《本草图经》曰:“今处处有之。春生苗,叶如石榴叶而软薄,堪食,俗呼为甜菜。其茎干高三五尺,作丛。六月七月生小红紫花。随便结红实,形向长如枣核。其根名地骨。春夏采叶,秋采茎实,冬采根。”《本草衍义》曰:“枸杞,当用梗皮,地骨当用根皮,枸杞子当用其红实。是一物有三用。其皮寒,根大寒,子微寒,亦三等。”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根皮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多分枝灌木,高0.5~1m,栽培者可达2m多。枝条弓状弯曲或俯垂,棘刺长0.5~2cm,生叶和花的棘刺较长,小枝顶端锐尖成棘刺状。叶互生或2~4枚簇生,叶柄长0.4~1cm;叶片卵形、卵状菱形、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栽培者可长达10cm以上,顶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花在长枝上1~2朵生于叶腋,在短枝上同叶簇生;花梗长1~2cm;花萼长3~4mm,通常3中裂或4~5齿裂[8u58药材网www.8u58.com],裂片有缘毛;花冠漏斗状,长9~12mm,淡紫色,5深裂,裂片卵形,与花冠筒等长或稍长,边缘有浓密的缘毛;雄蕊5,花丝近基部密生绒毛;花柱稍伸出于雄蕊,柱头绿色。浆果红色,卵状,长7~15mm,栽培时长可达22mm。种子扁肾形,长2.5~3mm,黄色。花果期6~11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筒状或槽状,长3~10cm,宽0.5~1.5cm,厚0.1~0.3cm。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药材显微鉴定】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4~10余列细胞,其外有较厚的落皮层。韧皮部射线大多宽1列细胞;纤维单个散在或2至数个成束。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并含多数淀粉粒。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盐碱地、路旁及村边宅旁。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及西南、华中、华南、华东各省区。各地也有栽培。
【采集加工】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及残余木心,洗净,晒干。
【性能功用】甘,寒。归肺经、肝经、肾经。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内服:9~15g,水煎服。
【附注】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透骨草,伸筋草,当然可以一起用。但是地骨皮是什么性质,还不了解,最好不要放在一起不用
地骨皮,别名:枸杞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是枸杞ll.的根皮。可入药,具有凉血除珍、清肺降火等功效。常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盐碱地、路旁及村边宅旁,分布于我国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南部以及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各省区;朝鲜,日本,欧洲有栽培或逸为野生。ke./link?url=
煎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末撒或调敷。
依照书上所说,是可以哒~鹅掌风也叫手癣手癣是指发生在指掌面的霉菌性皮肤病,手癣中医称“鹅掌风”。发病原因是由于表皮鲜菌、毛癣菌或足趾毛癣菌侵犯趾。红色毛癣菌抵抗力强,不易控制,与卫气津液博结。聚而不散,导致皮肤干燥湿润所致。手癣的临床特征是初起损害位于一侧,指端的曲面发生小水疱,干燥后脱屑,逐渐扩展至掌心或临近手指,脱屑处皮肤变粗变厚,皮纹宽深,失去正常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