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俗称癞蛤蟆,样子酷似青蛙,外皮比青蛙粗糙。它是一种有毒的动物,毒素主要集中在头部、腮腺、皮肤腺、肝脏和卵巢。这些部位会分泌出一种叫“洋地黄”的物质,如果加工或处理不当,毒素可能会进入蟾蜍肉中,人体一旦摄入这种毒素,会出现头晕、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蟾蜍能吃吗?
蟾蜍能吃。蟾蜍营养价值很高,也可以当做药物使用的,它比青蛙的营养价值要高很多,其中含有的蛋白质的含量是比较丰富的,是可以直接炒着吃的,比较适合男性吃,有一定的壮阳的效果,但是是一种凉性的食物,女性最好是不要吃的,尤其是孕妇是不能吃的,它还可以止血止痛的功效,清热解毒,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是可以多吃的。
但是,由于蟾蜍有毒不要随意吃,在临床上,虽然蟾蜍中毒致人死亡的并不多见,但要引起重视。蟾蜍中毒的临床表现潜伏期为0.5至1小时,主要症状为头晕、出汗、口唇及四肢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休克、胸闷、心悸等,严重的可能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蟾毒如果误入眼睛内,还可引起眼睛红肿甚至失明。
如果误食蟾蜍中毒出现不适[8u58药材网www.8u58.com],应立即饮浓茶或温开水,然后诱导催吐。眼部、皮肤染毒后,可用温开水或紫草汁冲洗。如果导致休克,要马上平卧,注意保温,尽快进行人工呼吸。紧急处理后,要马上急送医院救治。
蟾蜍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蟾蜍与蝎子、毒蛇、蜈蚣和蜘蛛并列为“五毒”,其毒性在于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有毒白色浆液,称蟾酥。干燥后可入药,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在使用适量的情况下,蟾酥有着广泛的药用价值,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变成致命的毒药,导致心跳加快、心率紊乱甚至心脏停搏。
食用蟾蜍中毒的事件
2013年6月,家住泸州泸县的胡先生花29元买了些蟾蜍(俗称癞蛤蟆),一部分养在袋子里,一部分洗干净后炒着吃。饭后不到3小时,胡先生出现头晕、恶心、胸闷等症状,送到医院紧急抢救。1小时后,胡先生抢救无效去世。
2014年1月,儋州市木棠镇兰秀村4名小孩在玩耍时误食蟾蜍,导致发生蟾蜍中毒,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症状,随后被送往医院急救,其中1名小孩抢救无效身亡,另3名小孩经抢救已基本脱离危险。
蟾蜍也叫疥蛤蟆、癞蛤蟆、蛤蟆,你知道蟾蜍到底有没有毒吗?其实生活中我们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大蟾蜍,俗称癞蛤蟆,这种动物因为在皮肤上十分的粗糙,背面上也是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关于蟾蜍有没有毒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蟾蜍也叫蛤蟆。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蟾蜍也叫蛤蟆,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味腥、温,有毒,归心经,具有解毒、止痛、开窍等功效,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本草纲目》记载:“蟾衣乃其蓄足五脏六腑之精气,吸纳天地阴阳之华宝,如若获之一,一切恶疾,未有不愈”。蟾蜍被称为“天造神物”,居“五毒”之首,体内含特殊的毒素,其毒素最集中的蟾皮具有以毒攻毒的特殊疗效,是名贵的解毒药物。中医认为蟾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辟秽浊之功效,广泛用于疮、痈、肿、毒的治疗,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魔洁拔藓膏采用蟾皮入药,不含激素,坚
蟾蜍俗称癞蛤蟆,它不仅是捕食害虫的田园卫士,而且还能向人类提供治病良药,又是一道营养丰富的食用动物,其肉质比青蛙还细嫩鲜美,在我国上海及浙江地区每年上市食用量超过青蛙,因为它是一种经济价值相当高的药用兼食用动物。蟾蜍 (癞蛤蟆 )全国均有分布 ,以中华蟾蜍和黑眶蟾蜍为体大 ,价值高 ,品种优良。
肿瘤的治疗是以手术和放化疗为主。意见建议蟾皮是中药的范畴,不能对肿瘤有特效,可能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