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乌梢蛇为游蛇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卷成圆盘形,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炙去头、尾,取肉炙过(《外台》)的制法。宋代增加了酒炙制、醋制(《圣惠方》),酒焙制(《药证》),酒煨、酥制、药汁制(《总录》),酒煮(《扁鹊》),烘制(《证类》)等炮制方法。明代有焙制(《普济方》)、生用(《景岳》)。清代又增加了酒蒸(《本草述》)、清蒸制(《握灵》)的方法。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16种之多。
【现代炮制方法】
1、乌梢蛇: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头、鳞片及灰屑,切段。
2、乌梢蛇肉:取净乌梢蛇,用黄酒浸润,闷透后取出,除去皮、骨,切段,晒干。乌梢蛇每100kg用黄酒20kg。
3、酒乌梢蛇:取净乌梢蛇段,喷洒黄酒,拌匀,闷透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时,取出放凉。乌梢蛇每100kg用黄酒20kg。
【饮片性状】本品呈段状,长约30mm,表面乌黑色或黑褐色,无光泽,切面黄白色或灰棕色,质坚硬,气腥,味淡。乌梢蛇肉呈段片状,无皮骨,肉厚柔软,黄白色或灰黑色,质韧,气微腥,略有酒气。酒乌梢蛇色泽加深,略有酒气。
【质量标准】乌梢蛇醇寝出物不得少于12.0%。
【炮制目的】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能。
乌梢蛇生品以祛风止痒,解痉为主,用于瘾疹瘙痒,小儿惊痫,破伤风等证,但有腥气。经酒炙后能增强祛风通络作用,并能矫臭、防腐,利于服用和贮存,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中风,口眼Z斜,半身不遂,痉挛抽搐,惊厥,皮肤顽癣,麻风等证。
【临床应用】
1、生用
(1)癥疹瘙痒:常与细辛、全蝎、白芷等同用,具有祛风止痒的作用。用于风寒湿邪滞于肌肤而致的丘疹瘾瘾[8u58药材网www.8u58.com],皮肤瘙痒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如乌蛇膏(《外台秘要》)。
(2)中风口禁:常与全蝎、僵蚕、天南星等同用,具有息风止痉的作用。用于小儿惊痫,破伤风之筋脉痉挛,牙关紧闭,如乌蛇散(《准绳》)。
2、制用
(1)风湿痹痛:常与炮白附子、羌活、防风等同用,具有搜风通痹的作用。用于风痹,手足缓弱不能伸举,骨节疼痛,如乌蛇丸(《圣惠方》)。
(2)干湿癣:常与干荷叶、麸炒枳壳等同用,具有燥湿祛风的作用。用于一切干湿癣证。如三味乌蛇散(《总录》)。
【现代研究】乌梢蛇含蛋白质及脂肪等。炮制后对其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均有一定的影响。
乌梢蛇为无毒蛇,头部无毒腺,为了节约药材,头部可考虑不去为好。酒制后,可使乌梢蛇中不溶于水的脂类成分容易浸出,同时,可防止乌梢蛇霉烂、变质、虫蛀等。
据实验研究表明,乌梢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作用,并能直接扩张血管而引起血压降低。
乌梢蛇的头与皮,是品种鉴别的主要依据,产地加工时应该保留,以供鉴别,防止掺伪。入药时,再去头使用。乌梢蛇去头、皮,骨是因为它们非药用部位,还是不利于粉碎,值得进一步研究。如是非药用部位,乌梢蛇肉与酒制乌梢蛇的应用剂量应有所区别。
【附】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酒浸、炒、酒酥、酒煮等。
2、文献摘录“先以酒浸三日夜,慢火上反复炙,令黄赤干燥,去皮骨,取肉入药用”(《局方》)。
“夏浸一宿,春秋冬三宿,取出,用柏柴火焙,如此三次后,用砂(罐)盛,埋地中三宿,出火气,勿用皮骨,取肉研碎”(《普济方》)。
【总结】乌梢蛇从唐代开始使用辅料和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酥炙和酒炙法,认为酒能通脉络,资其祛风通络,治冷痹骨节疼痛,故加酒、酥、酒与醋。酒与酥及醋等辅料可增强散风、活血、止痛作用。清代《握灵本草》载:“乌梢蛇蒸熟取肉焙研为末,蒸饼丸米粒大以喂乌鸡,待尽,杀鸡烹熟取肉,焙研为末,酒服。”可见清代已发现了用蛇喂鸡,然后杀鸡取肉的方法,使恶蛇的患者不见蛇而行其疗效。古今炮制乌梢蛇多用酒制法,可增强祛风通络作用,并能矫臭、防腐,利于服用和保存。
乌梢蛇: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惊痫作用。打粉每次服3一6克,每天早晚各一次。带皮打粉
1:价格:娱蚣2条4-6元之间(根据大中小的蜈蚣论价),鹿衔草05-1元,川芎05-1元,当归05-1.5元,自然铜,05-1元乌梢蛇1.5-4元,各15克,然后您自己加起来,就是多少钱。2:注意事项:但是这些药物有毒,不可入口、不可口服《中药药理学、生药学》。伤口破溃、会阴部、新生儿皮肤皆不可用(《外科学》第一章)。外用这些药物后不可抓拿食物入口,需要用了
乌梢蛇别称乌风蛇、乌蛇、青蛇、剑脊蛇、黑乌蛇、黑花蛇等,为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蛇,主产于浙江、江苏、贵州、湖北等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矿物质成分,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乌梢蛇怎么吃最好吧!
可以啊。乌梢蛇是一味很好的中药,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癣,麻木拘挛,中风,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