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乌梢蛇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的干燥体。
【药材历史考证】乌梢蛇,原名乌蛇,其始载本草为《药性论》。《开宝本草》云:“乌蛇,背有三棱,色黑如漆。性善,不噬物。”《本草衍义》曰:“乌蛇,尾细长,能穿小铜钱一百文者佳。有身长一丈余者,蛇类中此蛇入药最多,……市者多伪以他蛇熏黑色货之,不可不察也。乌蛇脊高,世谓之剑脊乌梢。”乌梢蛇之名始载本草为《本草纲目》。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乌梢蛇相符。
【动物形态鉴定】形体较粗大,头颈区分不明显,全长可达2m以上。背面灰褐色或黑褐色,其上有2条黑线纵贯全身,老年个体后段色深,黑线不明显,背脊黄褐纵线较为醒目,幼蛇背面灰绿色,其上有4条黑线纵贯全身。颊鳞1,偶有1小鳞,位于其下,眶前鳞2,眶后鳞2(3)。颞鳞2(1)+2,上唇鳞3-2-3式。背鳞16 -16 (14) -14,中央2~4(6)行起棱。正脊两行棱极强,腹鳞192~205;肛鳞对裂,尾下鳞95~137对。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大多眼大不陷而有光泽;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l枚,较小,眼后鳞2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毛下鳞双行。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鳞,中段较光滑。气腥,味淡。
【药材显微鉴定】粉末特征:黄色或淡棕色。①角质鳞片近无色或淡黄色,具折光性[8u58药材网www.8u58.com],表面隐约可见淡灰色细粒状物,并具纵向条纹,平直或微弯曲,有的表面具极细密的平行纹理。②表皮淡黄色或黄色。表面观可见密布棕色或棕黑色色素颗粒,常连成网状、分枝状或聚集成团。③横纹肌纤维较多,淡黄色或近无色,多碎断。侧面观呈条块状,较挺直,边缘平整,完整者中段直径31~115μm,有细密横纹,明暗相间,横纹平直或微波状,有的不清晰,肌原纤维极细,直径1~2μm;断面观较少见。④骨碎片近无色或淡灰色。呈不规则碎块,骨陷窝长梭形,大多同方向排列,骨小管密而稍粗,于横纵断面均明显可见。
【药材理化鉴定】
【生境分布】生活于沿海平原、丘陵及山区或田野、林下等地。行动敏捷,以鱼、蛙、蜥蜴等为食。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采集加工】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或先剥去蛇皮留头尾,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干燥。
【饮片炮制】
1.乌梢蛇:去头及鳞片,切寸段。
2.乌梢蛇肉:去头及鳞片后,用黄酒闷透,除去皮骨,干燥。
3.酒乌梢蛇:取净乌梢蛇段,照酒炙法炒干。每乌梢蛇100kg,用黄酒20kg。
【性能功用】甘,平。归肝经。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症,麻风疥癣,瘰疬恶疮。内服:9~12g,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附注】置干燥处贮藏,防霉,防蛀。
乌梢蛇为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蛇,多栖息在平原、低山区或丘陵,于田野、农舍中也能经常见到,春末至初秋季节常常出现在农田和农舍附近,活动敏捷,一有异常动静,不管是敌是友均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乌梢蛇是不是保护动物吧!乌梢蛇是保护动物吗?乌梢蛇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乌梢蛇栖息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以蛙类、
乌梢蛇是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蛇,别称乌蛇、乌风蛇等,通常生活在丘陵地带,为狭食性蛇类,主要以蛙类、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因长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市场畅销、很适宜人工养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乌梢蛇有没有毒吧!乌梢蛇有没有毒性?乌梢蛇没有毒。乌梢蛇为体形较大的无毒蛇,体全长可达2.5米以上,栖息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中低山地带,常在农田、河沟附近,
乌梢蛇是一种性情温顺的蛇,行动迅速,反应敏捷,性温顺,不咬人,乌梢蛇生性胆小,行动极为敏捷,善攀爬,爱活动,但少具缠绕能力,大多白天活动。背面颜色由绿褐、棕褐到黑褐,也可分为黄乌梢、青乌梢和黑乌梢,有两条黑线纵贯全身,此黑线在成年蛇的身体部逐渐隐色。虽然乌梢蛇无毒蛇,如果被咬伤了还是有点疼,特别是被乌梢蛇咬住后,猛得抽手的,这样造成更大的伤痕,锯齿状的无毒牙
1:价格:娱蚣2条4-6元之间(根据大中小的蜈蚣论价),鹿衔草05-1元,川芎05-1元,当归05-1.5元,自然铜,05-1元乌梢蛇1.5-4元,各15克,然后您自己加起来,就是多少钱。2:注意事项:但是这些药物有毒,不可入口、不可口服《中药药理学、生药学》。伤口破溃、会阴部、新生儿皮肤皆不可用(《外科学》第一章)。外用这些药物后不可抓拿食物入口,需要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