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
《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生用。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与应用】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用于黄疸。本品苦泄下降,寒能清热,善清利脾胃肝胆的湿热,使之从小便排出,故为治黄疸要药。若湿热阳黄,可配伍大黄、栀子,即茵陈蒿汤。若寒湿阴黄,多与附子、干姜等配用,如茵陈四逆汤。
此外[8u58药材网www.8u58.com],本品亦可用于湿疮瘙痒,流黄水,乃取其清湿热之功。可煎汤内服或外洗。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
【使用注意】蓄血发黄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β-蒎烯、茵陈烃、茵陈酮及叶酸等。具有保肝、利胆、抗菌、降血压、降血脂、扩张冠脉、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解热、镇痛、镇静、抗炎、增强免疫功能、抗放射等作用。对化学抗癌药的毒性有减毒作用。
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用于脾胃虚弱,血虚,妇女脏躁。或用于药性峻猛方剂中。
如有需要可以继续讨论
1、将新鲜茵陈30克(干茵陈10克)清洗干净。用干净的清水将茵陈浸泡10分钟左右。3、再用流动的清水将茵陈冲洗干净。4、将1000毫升的水倒入锅中,加入茵陈。5、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5分钟左右。6、将煮好的茵陈水过滤出来,然后饮用就可以了。扩展资料1、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2、茵陈
查看详细《本草图经》:青蒿,今处处有之。春生苗叶,至夏高三五尺,秋后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八九月间采子,阴干。根 茎 子 叶并入药用,干者炙作饮香尤佳。这里又提到了一句青蒿“处处有之”,那么我们一般就会想,可能确实分布很广泛吧。而今天的青蒿,据有资料介绍,其分布零散,资源量小,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可黄花蒿呢,分布确实非常广泛。此中青蒿的“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
查看详细茵陈的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当然,这只是西医学提取茵陈成分做出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陈素毒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思睡,流涎等.茵陈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亦有心律不齐的报导.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茵陈的作用: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
查看详细茵陈,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滨蒿.etKit.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250px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主治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查看详细准备材料:茵陈 一顿量 面粉 随意,不用太多 猪肉糜 随意 蒜蓉 少许 香葱末 少许 盐 少许 做法:1、茵陈摘净、淘水,晾到八成干,撕
查看详细直接晾干后密封保存较好,新鲜的放冰箱里容易产生窜味现象。将采摘的新鲜茵陈洗净晒干后,用塑料袋密封保存。每天取干茵陈少许,大枣两枚,泡茶喝,健身防病,效果极好。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茵陈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20多种氨基酸,具有较好的益身养生保健作用,还有增强人体免疫力,轻身益气,保肝利胆,抗衰防癌之功效,实为难得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拓展资料茵陈俗称柏蒿,饽饽蒿,为菊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