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的作用是什么?

8u58药材网 / 微信群

巴豆属于植物树的干燥果实,在中医中很久以前就已经被中医们利用了,且还发现能够入药的不仅是巴豆其树叶也可入药。在生活中一般很少有人会食用巴豆,因为巴豆食用不但将可能会给人造成不小的伤害。时至今日社会科技的发展,医学界再次将巴豆拿出做实验,然后经过临床饮用进行验证发现以下六大临床作用,如防治白喉、治疗喉梗阻、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治疗急、慢性肠炎及慢性痢疾、治疗急性阑尾炎、治疗神经性皮炎。

①防治白喉

对白喉密切接触者,病人家属、白喉恢复期患者、健康带菌者,以及轻症白喉病例,均可采用巴豆泥局部贴敷的方法加以防治。方法:将除去内外壳的生巴豆仁0.5克在消毒乳钵中研成泥状(或加朱砂0.5克共研),挑取

绿豆大的膏点,置于约1.5厘米平方的胶布上。贴于两眉间印堂穴,或颈部扶突穴,经6~8小时(最长12小时)揭去,可见局部出现一小水泡,即用消毒针尖刺破,以消毒棉球拭干渗液,再涂龙胆紫液。对白喉密切接触者及病人家属,贴巴豆朱砂膏后,经对照观察,能降低发病率;对白喉恢复期患者或健康带菌者,用巴豆泥外敷后,可使90%以上病例于8~24小时内带菌现象消失;对轻症白喉可配合青霉素及其他对症治疗。

②治疗喉梗阻

因白喉及麻疹后喉炎引起的喉梗阻,可用生熟巴豆散约0.5~O.7分,用喷粉器吹入咽部,观察2~3小时,如无呕吐、腹泻或呕吐腹泻次数不多,而梗阻症状尚未明显好转的,可再行第2、3次喷咽,1天内喷咽不超过3次,必要时可连续喷2~3天。如呕吐腹泻较着者,应立即停止。对体质虚弱、心力衰竭及并发心肌炎病变者慎用。多敷病例在喷咽后半小时至3~4小时,可见吸气性陷没、呼吸促迫及喘鸣等症状明显好转,数小时至1~2天内梗阻解除。治疗过程中应同时使用白喉抗毒素及磺胺类、抗菌素。对气管下位梗阻无效。呕吐泄泻为常见反应,但梗阻症状多在腹泻咸呕吐后得到明显改善。生熟巴豆散系用3粒生、4粒熟的巴豆研末去油制成。制法:取七倍数的巴豆若干粒去壳去衣,将其中4/7炒至黄色,与其余3/7的生巴豆共研成粉末。把它夹在数层能吸收油分的纸内,用力挤压去油,再换纸用温热熨斗在纸上熨压,去净残留油分,然后再研成细末备用。

③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

取苹果1只洗净,用小刀挖1个三角形小洞,另用巴豆仁1粒放入小洞,仍将苹果盖严,隔汤蒸30~60分钟。放凉,取出巴豆仁,吃苹果,喝苹果汤。成人每日吃1个,重症早晚各吃1个,夜间喘息者临睡前吃。8岁以下小儿酌减。可连续服用数周。服后具有止喘、祛痰作用;个别病例可能出现轻微腹泻。

④治疗急、慢性肠炎及慢性痢疾

取巴豆适量去内外壳,取仁,不去油,放入铜(或铁)勺中置炭火上炒焦,至巴豆内外黑透为度,待冷,秤准2钱,研成泥状备用。另将蜂蜡2钱溶化,与巴豆泥搅拌均匀,候稍冷,搓条制丸,约制成80丸,每丸重0.15克,内含巴豆O.075克。成人每次0.6克(4丸),日服3次,空腹时服用;8~15岁,每服2丸;5~7岁,每服1丸;1~4岁,每服半丸;6个月以上,每服1/3丸;6个月以下,每服1/4丸;未满1月

婴儿忌服。服后未见

腹痛、腹泻、呕吐等副作用。凡兼有发热及其他合并症者忌服。经治疗急性腹胃13例,慢性腹泻4例,慢性下痢4例,均治愈。本药对体虚老人的慢性泄泻亦有效。

⑤治疗急性阑尾炎

将巴豆、朱砂各0.5~1.5克研细混匀,置6x6厘米大小的膏药或胶布上,贴于阑尾穴,外用绷带固定。24~36小时检查所贴部位,皮肤应发红或起小水泡,若无此现象,可重新更换新药。共治疗99例,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7例[8u58药材网www.8u58.com],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者82例。最少的贴1次,最多的贴3次。效果:治愈85例,无效14例(仍用手术治疗)。

⑥治疗神经性皮炎

取巴豆去壳1两,雄黄1钱,磨碎后用3~4层纱布包裹,每天擦患处3~4次,每次1~2分钟,直至痒感消失,皮炎消退为止。

医典记载《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伤寒,温疟,寒热,破徵瘕,结坚积聚,留饮痰?,大腹水胀,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蛊毒注邪物,杀虫鱼。

巴豆在生活中虽然比较常见,但也要注意其食用方法,用好了治疗疾病,用不好要人命,曾经就因为很多人都不了解巴豆,轻则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的情况还有送命的。

我们临床中没有用过这个药治疗肝癌巴豆油主治中风痰厥、气厥、中恶、喉痹、腹胀、便闭对于癌细胞作用不大不建议患者盲目使用偏方建议患者接受正规的治疗肝癌对于介入治疗效果不错患者可以同时结合抗癌的中药中西结合综合治疗

巴豆辛热,有大毒,属于热性泻药,可温肠泻积、逐水消胀、宿食积滞以及涤荡肠胃中的沉寒痼冷。也常用于外疗疮疡,破积解毒。此外,巴豆油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内服有峻泻作用,有很强的杀虫抗菌能力。

巴豆生长习性:

生于村旁或山地疏林中,或仅见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怕霜冻。喜阳光,在气温17-19℃、年雨量、全年日照1000h、无霜期300d以上的地区适宜栽培,当温度低于3℃时幼苗叶全部枯死。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

类似植物:牵牛子

性味:性寒,味苦;有毒。

成分:含牵牛子甙(树脂甙类)、脂肪油、有机酸等。

功能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

牵牛子为峻下的药品,少用则通大便,多用则泻下如水,且能利尿,故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腹水肿胀、二便不利及宿食积滞、大便秘结等症。

至于用治痰壅气滞、咳逆喘满,则只宜暂用,不可久服。如属脾弱胃呆、气虚腹胀者,当以健脾补中为要,不宜用该品攻泻消积,克伐胃气。

巴豆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干燥成熟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

功用主治

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巴豆树

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1.峻下冷结:适用于冷结便秘腹满刺痛;或小儿乳食积滞痰多惊悸

2.攻痰逐水:治水肿胀满二便通之症;寒食结胸痰涎壅盛胸膈滞闷肢冷汗出者;及痰迷清窍精神错乱

3.用治痈肿脓成溃本品有蚀疮排脓之功

展开3全部

“巴豆”的作用:

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巴豆,在中药中指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有大毒,属峻下逐水药,产于巴蜀,其形如豆,故名。

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主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等。

别名:

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双眼虾、红子仁、巴贡、巴米、毒鱼子、銮豆、贡仔、八百力、巴仁、芒子、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

巴豆导致腹泻的机理是什么?

如果某种药物或有毒物质能竞争性消耗氧气,将造成显著缺氧反应。例如,现代药理已经证实,大黄、蕃泻叶等药物含有的还原性物质是致泻的主要成分。究其原因,是由于这种还原性物质能被氧化(耗氧)而造成肠道缺氧,从而使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巴豆能破坏细胞膜,从而使水分外流加快,氧化分解代谢反应振荡频率加快,肠道蠕动也随之加快而腹泻)。

查看详细

为什么吃巴豆会拉肚子?

巴豆可以促进肠道的分泌,但是肠道的吸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当肠道吸收的能力达不到分泌的肠液时就会出现腹泻!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分泌性腹泻!

查看详细

巴豆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巴豆,(学名:)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巴豆树为常绿乔木,高6~10米。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有助于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寒邪食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水肿腹大、痰饮喘满、喉风喉痹、痈疽、恶疮疥癣。有小毒,须慎用。产于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查看详细

巴豆吃多了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巴豆吃多对身体不利。会引起口腔,咽喉,食道灼烧感,恶心,呕吐,上腹部剧痛,剧烈腹泻;大便带血,头痛,头晕,脱水,呼吸困难,痉挛,昏迷,肾损伤。巴豆辛热,有大毒,属于热性泻药,可温肠泻积、逐水消胀、宿食积滞以及涤荡肠胃中的沉寒痼冷。也常用于外疗疮疡,破积解毒。此外,巴豆油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内服有峻泻作用,有很强的杀虫抗菌能力。 

查看详细

巴豆和吃的豆有什么区别?

【来源】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其他名称】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巴米、双眼虾、红子仁、豆贡。【汉语拼音】Badou【化学成分】种仁含脂肪油约40-60%,油中含巴豆树脂,系巴豆醇、甲酸、丁酸及巴豆油酸结合而成的酯,有强烈的致泻作用。此外,含蛋白质约18%,其中包括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毒素。另含有巴豆甙1-3.8%、精氨酸、赖氨酸、解脂

查看详细

巴豆要怎么用?

1.去皮生用(一般外用)2.研泥(一般外用)3.制巴豆霜(入丸散)4.煨用(入丸散)巴豆有毒,不可自行随意使用,应在有经验的临床医师指导下使用。额……我意思是贴吧…不过,您的好意!?呵呵~发在“中医”类别下,我误以为是中药的“巴豆”了,误会误会.......hehe~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7-30

药材供应

2025-04-03 19:28:09
查看更多
寻岐黄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