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和吃的豆有什么区别?

8u58药材网 / 微信群

【来源】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其他名称】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巴米、双眼虾、红子仁、豆贡。【汉语拼音】Badou【化学成分】种仁含脂肪油约40-60%,油中含巴豆树脂,系巴豆醇、甲酸、丁酸及巴豆油酸结合而成的酯,有强烈的致泻作用。此外,含蛋白质约18%,其中包括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毒素。另含有巴豆甙1-3.8%、精氨酸、赖氨酸、解脂酶及一种类似蓖麻碱的生物碱。巴豆油中含有辅致癌物。为无色树脂状物,经水解后产生辅致癌物A3及致癌物B2。【性状】卵圆形,一般具三棱。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种仁黄白色,油质。无臭,味辛辣。【性味】辛,热,有毒。入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喉风,喉痹,恶疮疥癣。1.峻下冷结:适用于冷结便秘,腹满刺痛;或小儿乳食积滞,痰多惊悸。2.攻痰逐水:可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之症;寒食结胸,痰涎壅盛,胸膈滞闷[8u58药材网www.8u58.com],肢冷汗出者;以及痰迷清窍,精神错乱。3.用治痈肿脓成不溃,本品有蚀疮排脓之功。【用法用量】多入丸散。外用适量。大多制霜用,以减轻毒性。内服:入丸、散,0.5~1分(用巴豆霜)。外用:绵裹塞耳鼻,捣膏涂或以绢包擦患处。【注意事项】畏牵牛。【禁忌】畏牵牛。无寒实积滞、体虚及孕妇忌用。【炮制】巴豆仁:拣净杂质,用粘稠的米汤或面汤浸拌,置日光下曝晒或烘裂,搓去皮,簸取净仁。巴豆霜:取净巴豆仁,碾碎,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炕,压榨去油,每隔2天取出复研和换纸1次,如上法压榨六、七次至油尽为度,取出,碾细,过筛。【采制】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除去果壳,收集种子,晒干。【是否医保用药】医保【是否非处方药】处方【处方用名】巴豆,巴豆霜,巴霜,焦巴豆。【异名】巴菽(《本经》),刚子(《雷公炮炙论》),江子(《瑞竹堂经验方》),老阳子(《纲目》),双眼龙(《岭南采药录》),猛子仁(《中国药植志》),巴果(《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巴米(《药材资料汇编》),双眼虾、红子仁、豆贡(《南宁市药物志》),毒鱼子、銮豆、贡仔(《中药志》),八百力(《广西中药志》),大叶双眼龙、巴仁、芒子(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为什么吃巴豆会拉肚子?

巴豆可以促进肠道的分泌,但是肠道的吸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当肠道吸收的能力达不到分泌的肠液时就会出现腹泻!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分泌性腹泻!

查看详细

巴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含脂肪油约40-60%,油中含巴豆树脂,系巴豆醇、甲酸、丁酸及巴豆油酸结合而成的酯,有强烈的致泻作用。此外,含蛋白质约18%,其中包括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毒素。另含有巴豆甙1-3.8%、精氨酸、赖氨酸、解脂酶及一种类似蓖麻碱的生物碱。巴豆油中含有辅致癌物。为无色树脂状物,经水解后产生辅致癌物A3及致癌物B2。

查看详细

巴豆和什么药性相反?

巴豆(性辛、热)和番泻叶(性苦,大寒)药性相反---a;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树的成熟种子。【性味与归经】辛、热。有大毒。入胃、大肠经。【功效】泻下逐水,劫痰,蚀疮。【临床应用】1.用于寒积便秘,水肿腹水。巴豆药性猛烈,为温通峻下药,能祛寒积而通便秘,泻积水而消..b;番泻叶【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狭番泻叶或尖番泻叶的叶片。【性味与归经】甘、苦,大寒。入大肠经。【功效】泻热导滞。【临床应用】用于热结便

查看详细

巴豆吃多了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巴豆吃多对身体不利。会引起口腔,咽喉,食道灼烧感,恶心,呕吐,上腹部剧痛,剧烈腹泻;大便带血,头痛,头晕,脱水,呼吸困难,痉挛,昏迷,肾损伤。巴豆辛热,有大毒,属于热性泻药,可温肠泻积、逐水消胀、宿食积滞以及涤荡肠胃中的沉寒痼冷。也常用于外疗疮疡,破积解毒。此外,巴豆油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内服有峻泻作用,有很强的杀虫抗菌能力。 

查看详细

巴豆是什么?

()(李秉滔)学名:.。因产自巴蜀,其种子如豆而名巴豆。大戟科,巴豆属(该属约750种,分布热带和亚热带。中国约20种)。常绿小乔木。嫩枝、叶、子房及果均疏被星状毛。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长5~15厘米,具疏锯齿,齿端常有腺体,近叶基两侧有2腺体;基出脉3条,侧脉2~3对。花单性,雌雄同序,总状花序顶生,雄花在上,有花瓣,雌花在下,无花瓣;雄蕊多数,生于花盘边缘;子房3室。蒴果倒卵形,具三钝角,3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7-30

药材供应

2025-04-01 02:59:24
查看更多
寻岐黄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