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它吃起来感觉到凉爽可口,而且很有营养,可以帮助消化,曾经是皇帝的贡品。这种小饼就是用茯苓做的。茯苓在我国做为药材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功用是利尿、安神、平心律、助消化,可治疗水肿、失眠、心悸、腹胀等病。在我国属于药中的上等品。茯苓是一种真菌的菌核。它是由无数的菌丝纠结缠绕在一起,最后慢慢形成自己特殊的结构。新鲜的茯苓外形很像山药,有的为球形或者块状,有的为扁圆形或长椭圆形;表面不光滑,长有一些“小瘤子”,或者有皱褶。它的外皮的颜色是淡灰色、棕色或者褐色。而它的里边是白色或者是浅粉红色。茯苓常常以树林为自己的家[8u58药材网www.8u58.com],它的最亲密的朋友就是松树。在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各省的松林里,都有野生茯苓。采集野生茯苓的老农民,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只要看一看松树根的颜色、气味等就能判断出哪里有茯苓。茯苓一般生长在松树的根下。有时候,它像个顽皮的小孩那样,抱住根生长,这种抱根生长的茯苓疗效最高,也最名贵,有“茯神”的称号。由于野生的茯苓很有限,而人们对茯苓的需要量又很大,所以在我国南方的一些省已经开始用松木进行大量的人工栽培,以满足国内外的需要。
土茯苓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为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储存,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性平。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功能与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主治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用量:15-60克。
查看详细苓主要成分是真菌的干燥菌核。鲜品茯苓是很难长时间保存的。洗净,热草,逐层铺叠,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发汗,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处晾至半干,分部切制,阴干,生用。所以都是采用干品进行保存。
查看详细在一些松树的根部常能挖掘出来形状像番茄的块状物。这些块状物黑褐色,皱纹较深而粗糙,极似松树根,但又没有松树的韧皮部和木质部,没有松香味,其断面不是木质的而是粉质的,从这些特殊我们可以断定它不是松树的根,而是著名中药茯(fú)苓(líng)。茯苓是一种低等植物,它和蘑菇一样,同属于真菌类。它本身不能独立生活,而是寄生在松树根上。有时茯苓也寄生在榛树、栎(lì)树、冷杉、桉树、桑树等的根部。茯苓的孢子
查看详细看您治疗什么病1、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2、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3、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1、治疗头痛土茯苓30~60g,最大剂量120g.再
查看详细土茯苓能够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事实上旧时土茯苓汤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疮毒的,据说,土茯苓为治疗梅毒的要药。《本草备要》称土茯苓:“治杨梅疮毒,瘰疬疮肿。”虽是治疗梅毒,但对于一般的“湿热”,土茯苓汤的功效更为明显,现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疮毒,因此常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苍术等配伍同用。在众多的祛湿汤类中,土茯苓煲龟是民间一道很有名的菜谱。据《本草纲目》记载土茯苓具有“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
查看详细茯苓是常用中药,它的作用主要是能够健脾、燥湿、利水、利尿。所以一般出现一些小便不利,水湿比较重的患者,才会选用茯苓祛湿利水。茯苓有几种吃法,首先是打粉,然后冲服。第二是在做粥、煲汤的时候用到茯苓。第三是在中药汤剂里用到茯苓。建议大家在煎煮或者煲汤的情况下使用茯苓,效果才会更好。直接打粉冲服也可以,但是它的口感以及对消化道的刺激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