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杏仁真的真的会致死吗?

8u58药材网 / 微信群

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别名:杏仁。主治功能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该品呈扁心形,长1~1.9cm,宽0.8~1.5cm,厚0.5~0.8cm。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1.止咳平喘:风寒或风热咳嗽,燥热咳嗽,肺热咳喘。

苦杏仁有小毒,服食过量的苦杏仁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曾有报道,成人一次口服生苦杏仁40-60粒可中毒,粒可致死。亦有文献报道,小儿口服5粒引起中毒,服10余粒致死的。其中毒表现为口内苦涩、流涎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头痛、眩晕、心悸、血压升高、全身无力。中毒严重的有突然晕倒、呼吸因难、瞳孔放大、牙关紧闭、昏迷、血压下降,最后呼吸中枢麻痹而死。苦杏仁中毒机理主要是由于苦杏仁苷被肠道菌群中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产生氢氰酸而被吸收。氰离子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Fe3+)结合,阻断了氧化呼吸过程中电子的传递,致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最后组织细胞因缺氧而窒息。

预防苦杏仁中毒,最重要的就是不生吃苦杏仁。在杏熟季节里,家长当跟孩子讲清楚。如煮熟或炒熟食用,也当控制用量,否则也可能发生中毒。苦、甜杏仁应当鉴别,苦杏仁味苦涩[8u58药材网www.8u58.com],呈扁心脏形,顶端尖,基部钝圆而厚,左右略不对称;甜杏仁味淡甘,大而扁,基部略对称。不能将苦杏仁误作甜杏仁而生食。

苦杏仁食用过多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苦杏仁大量口服易产生中毒。首先作用于延脑的呕吐、呼吸、迷走及血管运动等中枢,均引起兴奋,随后进入昏迷、惊厥,继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麻痹,由于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杏仁分两种,一种是甜杏仁,也叫南杏仁,无毒,味微甜、细腻,多作食用,还可作为原料加入蛋糕、曲奇和菜肴中,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放心食用。

苦杏仁毒性作用原理:

苦杏仁中毒机理主要是由于苦杏仁苷被肠道菌群中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产生氢氰酸而被吸收。氰离子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Fe3+)结合,阻断了氧化呼吸过程中电子的传递,致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最后组织细胞因缺氧而窒息。

氢氰酸经胃肠吸收后,氰离子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阻止细胞色素氧化酶递送氧的作用,细胞的正常呼吸不能进行,引起细胞内窒息,因而组织缺氧,体内的二氧化碳和乳酸含量增加,机体陷入窒息状态。氢氰酸还能作用于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使之麻痹,最后导致死亡。

百度百科-苦杏仁

百度百科-苦杏仁(中药)

吃少量苦杏仁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治疗便秘,成人一次吃10粒,第二天大便会很通畅,副作用就是睡到半夜会心率失常

生吃上几十颗是会死的起码也得中毒呕吐

除了小孩、孕妇、老人,一般不会。我亲自尝试过了,吞了一百多颗也没有事,反而因为消化不掉而便秘。但是嚼生的苦杏仁又会引起呕吐反应,所以基本上不太可能消化足够的量。

苦杏仁如何食用?

苦杏仁不可生食,宜炒熟或蒸熟或温油炸制为宜。1、苦杏仁用水浸泡一天。2、在经过一天的浸泡后,沸水煮5分钟。时间不要过久以免影响口感。3、放凉或者凉水浸泡后的杏仁除去种皮和尖端。4、继续浸泡,每天早晚各换一次水,连续三天即可。扩展资料1、杏仁的主治功能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主产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杏仁分为甜杏仁及苦杏仁两种。2、我国南

查看详细

七十五、苦杏仁、甜杏仁和桃仁如何区别?

苦杏仁种子呈扁心形,顶端略尖,基部钝圆,左右不对称,种皮薄,棕色至红棕色,具有纵形不规则,皱皮,味苦,加水碾磨可产生苯甲酸样气味。甜杏仁种子呈扁心形,顶端略尖,基部钝圆,左右对称,种皮厚,淡黄棕色,形体较大,味不苦,微甜,加水碾磨苯甲酸香气不显著。桃仁呈扁平,长卵圆形,顶端尖,中间膨大,边缘薄,种皮厚,黄棕色至红棕色,味微苦。苦杏甜杏桃杏

查看详细

吃苦杏仁能把虫子药死吗?

会药死人的。成人一次口服生苦杏仁40-60粒可中毒,粒可致死。亦有文献报道,小儿口服5粒引起中毒,服10余粒致死。苦杏仁甙(含约3%)是从中药苦杏仁中分离的具有止咳作用的一种芳香族氰甙,可释放少量氢氰酸而用于止咳。氢氰酸属于剧毒。

查看详细

苦杏仁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1、镇咳、平喘作用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3、抗炎、镇痛作用4、抗作用5、降血糖作用6、降血脂作用7、美容作用8、其他作用苦杏仁副作用:杏仁苦温宣肺,润肠通便、仅适宜于风邪、肠燥等实证之患。凡阴亏、郁火者,则不宜单味药长期内服。如肺结核、支气管炎、慢性肠炎、干咳无痰等症禁忌单味药久服。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7-29

药材供应

2025-04-26 13:39:47
查看更多
寻岐黄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