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可以套种,一般在一二年间套种,但这种情况常在白芍价低行情不好时才发生,而且套种会严重抑制白芍的生长发育,每亩种植量也会大大减少。白芍最多可种2500棵,而目前在地白芍下种量多为每亩1700-2000棵。
芍药一般多生长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多见于阳坡。生物学特性芍药适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温、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在年均温14.5℃,7月均温27.8℃,极端最高温42.1℃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芍药是宿根植物。每年3月萌发出土,4-6月为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花期5月,果期6-8月,8月中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这时是芍药甙含量最高时期
白芍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2-3次,中耕宜浅,以免伤根死苗。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7-10厘米处剪去枝叶,在根际培土,以利越冬。菏泽栽培白芍常用“劈垄亮根”法,即在种植后第2年5月上旬,将芍株周围的土,轻轻拨开,让根部稍稍露出,晾5-7天,再培土拥根,可以提高地温,并杀虫灭菌,达到增产效果,但晾的时间不宜过长。
芍药的果实为蓇葖,每个蓇葖含种子1~7粒。待种子成熟,蓇葖开裂,散出种子。各地果实成熟期不一,如黑龙江省牡丹江在9月上旬、山东荷泽在8月下旬、河南洛阳在8月上中旬、江苏扬州在8月下旬前后。种子宜采后即播,随播种时间延迟,种子含水量降低,发芽率下降。
在众多白芍产品中,杭白芍因生长期长、加工细致而为白芍中上品;川芍和毫芍亦为佳品,但不及伉白芍。过去还常见各种野生白芍,如产干西南地区的“贵州白芍”,产于西北甘肃、陕西一带的“西白芍”、“宝鸡白芍”,其产品多细而弯曲,质松体轻,气味较淡。
芍药种子可点播、撤播、条播或穴播,播后用湿土覆盖,厚度约2厘米,每亩用种点播约50千克、撒播约100千克,播种后盖上地膜,于次年春天萌芽出土后撤去。种子按行距6厘米、粒距3厘米点播;若种子充足,可行撤播,粒距不小于3厘米;播后用湿土覆盖,厚度约2厘米。每666.7平方米用种约50千克,撒播约100千克。播种后盖上地膜,于次年春天萌芽出土后撤去。也可行条播,条距40厘米,粒距3厘米,覆土5~6厘米;或行穴播,穴距20~30厘米,每穴放种子4~5粒,播后堆土10~20厘米,以利防寒保墒。于次年春天萌芽前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