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地榆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_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l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Yu et Li的干燥根。该植物的基生叶常伏地而生,叶片形似榆树叶,故名地榆。
【药材历史考证】地榆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云:“今近道处处有。叶似榆而长,初生布地,而花子紫黑色如豉,故名玉豉。”《本草图经》曰:“今处处有之。宿根,三月内生苗,初生布地。茎直,高三四尺,对分出叶,叶似榆,少狭细长,作锯齿状,青色。七月开花如椹子,紫黑色。根外黑里红,似柳根。”并附有“江宁府地榆”、“衡州地榆”图。根据以上本草图文考证,与现今地榆药材及其原植物相符。
【 植物形态鉴定】
1.地榆:多年生草本,高30~120cm。根粗壮,纺锤形或圆柱形。茎直立,有棱,无毛或基部有疏腺毛。单数羽状复叶,基生叶有小叶4~6对,小叶片有短柄,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7cm,宽0.5~3cm,顶端圆钝,稀急尖,基部心形至浅心形,边缘有粗大锯齿,两面无毛;茎生叶较少,小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托叶革质,半卵形,外侧边缘有尖锐锯齿。穗状花序椭圆形、圆柱形或卵球形,直立,通常长1~4cm,横径0.5~1cm,花从花序顶端向下开放;苞片膜质,披针形;萼片4,紫红色,椭圆形至宽卵形;雄蕊4,花丝丝状,不扩大,与萼片近等长或稍短;柱头顶端扩大成盘状。瘦果包藏于宿存的萼筒内,外面有4棱。花果期7~10月。
2.长叶地榆:与地榆主要区别特征:基生叶有小叶线状长圆形至线状披针形,基部微心形、圆形或宽楔形,茎生叶较多,与基生叶相似,仅更狭长。穗状花序圆柱形,长2~6cm。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或扭曲,长5~25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棕褐色或暗紫色,粗糙,有纵皱纹、横裂纹及支根痕;质硬,断面较平坦或皮部有众多的黄白色至黄棕色绵状纤维,木部黄色或黄褐色,略呈放射状排列。切片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厚2~5mm;切面紫红色或棕褐色。气微,味微苦涩。
【药材显微鉴定】根横切面:
1.地榆:木栓细胞8~9列,排列整齐。皮层细胞1~3列,常切向延长。韧皮部宽广,筛管群可见,韧皮纤维常单个散在,壁厚,腔小,多木化。形成层呈环状,由2~4列细胞组成。木质部导管稀疏,集成3~5束,导管周围有木纤维,壁厚[8u58药材网www.8u58.com],常3~5成群,射线细胞放射状排列,多为单列圆形细胞,初生木质部四原型。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有些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
2.长叶地榆:木栓层由数列排列整齐的细胞组成。皮层较宽,纤维多见,常单个散在。韧皮纤维众多,散在或成束,直径7~24um,非木化。形成层环状弯曲。木质部较发达,导管直径达87um,导管周围有较多纤维。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与草酸钙簇晶。
【药材理化鉴定】
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约10分钟,滤过,滤液滴加氨试液调节pH值至8~9,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滤去不溶物,取滤液5ml,蒸干后加醋酐1ml与硫酸2滴,溶液显红紫色,放置后变为棕褐色。
2.取上述加氨试液调节pH后所得的沉淀少量,加水2ml,加三氯化铁试液2滴,显蓝黑色。
【生境分布】地榆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林下及草原。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省区。长叶地榆生于山坡草地、溪边、灌丛中、湿草地及疏林下。分布于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台湾、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饮片炮制】
1.地榆:除去杂质;未切片者,洗净,除去残茎,润透,切厚片,干燥。
2.地榆炭:取地榆片,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
【性能功用】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内服:9~15g,水煎服。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附注】
1.置通风干燥处贮藏,防蛀。
2.除以上正品地榆外,还有以下同属植物的干燥根在其部分产区混作地榆药用。
①长蕊地榆Sanguisotlba officinalis L.va!’.10ngifila(Kitagawa)Yn et Li。产于黑龙江、内蒙古。
②细叶地榆Sanguisorba tenuifolia Fisch.ex Link。产于东北及内蒙古。 ’
③小白花地榆Sanguisorba tenuifolia Fis-ch.ex Link Var.alba Traulv.et Mey.。产于东北及内蒙古。
④大白花地榆Sanguisorba sitchensis C.A.Mey.。产于吉林、辽宁。
⑤高山地榆Sanguisol_ba alpina Bge.。产于宁夏、甘肃、新疆。
3.云南省部分地区曾将牻牛儿苗科植物紫地榆(条棱老鹳草)Geranium strictipes R.Knuth的干燥根充作地榆药用。又名赤地榆。产于云南。其药材性状鉴别特征:药材多切成2~5cm,宽1~1.5cm,厚2~5mm的饮片。外表暗棕色。内皮紫色,上下切面黄棕色,木部色较深,常与皮部分离。气微,味苦。本品与地榆来源、化学成分、功效均不相同,不应混用。
以上几种地榆正品及混用品原植物分类检索表:
1.叶为奇数羽状复叶;花密集成穗状花序;瘦果。
2.穗状花序自顶端开始向下逐渐开放。
3.花丝呈丝状。
4.花丝与萼片近等长。
5.基生叶小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基部心形至微心形;花紫红色;小叶两面无毛,有时仅叶柄基部或茎基部有稀疏腺毛……………………地榆
5.基生叶小叶带状长圆形至带状披针形,基部微心形、圆形至宽楔形……………………长叶地榆
4.花丝伸出萼片外面,比萼片长0.5~1倍;基生叶小叶带状长圆形至带状披针形……………………长蕊地榆
3.花丝显著扁平扩大,比萼片长0.5~2倍;基生叶小叶带状披针形,基部圆形、微心形至宽楔形,边缘有缺刻状急尖锯齿。
6.花红色或粉红色;花丝比萼片长0.5~1倍……………………细叶地榆
6.花白色,花丝比萼片长1~2倍……………………小白花地榆
2.穗状花序自基部开始向上逐渐开放。
7.基生叶小叶基部通常截形至微心形;花序通常粗大而下垂;苞片在花蕾时显著比萼筒长;花丝从基部开始扩大至中上部最宽,到顶端渐狭,显著比花药狭或有时花丝扩大不明显……………………高山地榆
7.基生叶小叶基部显著心形或深心形;花序通常细长而直立;苞片在花蕾时与萼简近等长,花丝从中部开始扁平扩大至顶端最宽,几与花药等宽……………………大白花地榆
1.单叶对生,叶片掌状5~7深裂;花序仅2~4朵花,顶生;蒴果狭长,成熟时自基部向上瓣裂……………………紫地榆
地榆升白片最好不要常吃,其不良反应尚不明确,但长期用药会有耐受性,有需要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服用的注意事项尚不明确,请按说明或遵医嘱用药。
考虑由于免疫力低下导致的白细胞数目减少。建议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隔段时间复查血常规,根据结果决定停药还是继续服药。若在化疗,建议坚持服药。平素保持精神愉快,戒烟忌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帮助疾病的恢复。
地榆升白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效果好些,这种情况要查骨髓检查,风湿免疫全项,排除再生障碍性贫血,风湿免疫全项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必要时可以加用强的松,鲨肝醇,维生素B4等升高白细胞对症治疗,避免感冒受凉,防止免疫力降低。
建议:地榆外用治疗水火烫伤时有预防控制感染,消除疼痛,促进新皮生长,减少创面渗出,加速创面愈合等作用。地榆治痹,临床报道较少,但《本经》即记载本品有“止痛”的作用,《本草纲目》也有浸酒“治风痹”的记载。临床对痹痛化热或湿热之痹,因淤血内阻而见发热缠绵,关节热痛者,将生地榆配伍葎草、知母、青蒿子、秦艽、虎杖等清热除蒸、蠲痹通络之品,每获佳效,主要是取其除痹止痛
地榆别名山红枣、小紫草、白地榆、鼠尾地榆、黄根子、蕨苗参等。为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木。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北、西南等地。那么,地榆如何种植?下面一起了解下地榆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