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刺五加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 Harms的干燥根及根茎或茎。该种与五加为同属植物,形态相似,但通常密生刺,故名刺五加。
【药材历史考证】五加皮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而刺五加则为现代商品药材。有人认为古代本草所载的五加皮品种也包括刺五加。因证据不足,暂不作定论。
【植物形态鉴定】灌木,高1~6 m。分枝多,一二年生者通常密生刺;刺直而细长,针状,下向。掌状复叶有小叶5片,稀3片;叶柄长3~10cm,常疏生细刺;小叶片纸质,椭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长5~13cm,宽3~7cm,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锐利熏锯齿,上面粗糙,脉上有粗毛,下面脉上有短柔毛,侧脉6~7对;小叶柄长5~25mm,有棕色短柔毛,有时有细刺。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6个组成稀疏的圆锥状花序,直径2~4cm,有花多数;总花梗长5~7cm,无毛;花梗长1~2cm;花紫黄色;萼无毛;花瓣5,卵形,长约2mm;雄蕊5,长1.5~2mm;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果实球形或卵球形,有5棱,黑色,直径7~8mm,宿存花柱长1.5~1.8m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直径14~42mm。根呈圆柱形,多扭曲,长3.5~12cm,直径3~15m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有细纵沟及皱纹,皮较薄,有的剥落,剥落处呈灰黄色。质硬,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有特异香气,味微辛[8u58药材网www.8u58.com],稍苦、涩。
本品茎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2cm。表面浅灰色,老枝灰褐色,具纵裂绝,无刺;幼枝黄褐色,密生细刺。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薄,黄白色,木部宽广,淡黄色,中心有髓。气微,味微辛。
【药材显微鉴定】根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十列。皮层菲薄,散有分泌道;薄壁细胞大多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1~64μm。韧皮部外侧散有较多纤维束,向内渐稀少;分泌道类圆形或椭圆形,径向25~51μm,切向48~97μm;薄壁细胞含簇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大部分,射线宽1~3列细胞;导管壁较薄,大多数个相聚;木纤维发达。
根茎横切面:韧皮部纤维束较根为多;有髓部。
【药材理化鉴定】取本品粉末5g,加75%乙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75%乙醇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3%碳酸钠溶液Iml与新制的重氮对硝基苯胺试液1~2滴,即显红色;另取滤液1ml,加5%亚硝酸钠溶液及10%硝酸铝溶液各3~5滴,稍放置,加氢氧化钠试液2ml,即显红棕色。
【生境分布】生于林中或灌丛中。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等省。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性能功用】辛、微苦,温。归脾经、肾经、心经。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内服:9~27g,水煎服。
【附注】置通风干燥处贮藏,防潮。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其药性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且含有丰富的维他命以及矿物质,如葡萄糖、半乳糖、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等。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肺气虚、肾虚腰膝酸痛、心脾不足、失眠、健忘等病症。刺五加的功效作用1、益气健脾刺五加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因为刺五加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半乳糖、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等
采收春季初发的嫩茎叶,入沸水锅焯过,清水浸泡,炒食或做汤,也可晒干菜。刺五加叶含多种刺木骨甙,每百克可食部含胡罗卜素5.4毫克,维生素B20.52毫克,维生素C121毫克等。无梗五加叶含强心甙0.228%,挥发油0.1%,还有皂甙等。去除刺五加叶的苦味用淡盐水烫一会儿,放在太阳下晾晒三天,即可成为刺五加茶,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1、刺五加的服用方法有很多,可以取几片薄片泡水代茶饮,也可以泡酒喝,对于神经衰弱严重的病人可以尝试以下的服用方法,夜交藤30克,五味子15克,合欢皮15克,菌灵芝30克(先熬),酸枣仁15克,茯神15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刺五加30克,磁石40克,水煎服。服用一段时间刺五加,可以起到治疗失眠、降血压、增强机体防御能力等作用。2、刺五加还是制作药膳的绝佳
这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本身都有淡淡的苦味,尤其是吃5家的味道就有很苦的味道,所以应该是比例不好。
五味子最好的是北五味,也就是沈阳产的五味子,属于红色的油子,药用价值最高,南无为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