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芍药多集中生长于北方海拔500~1500m的山地和草原。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耕翻30厘米左右,清除田间石块、杂草和草根,然后打垅或作畦。如砂质较重透水好的地块,宜采用平畦,土质较粘透水不良的地块,宜采用高畦。畦高15厘米左右,畦宽100-140厘米,畦间距35厘米。
1、中耕除草:栽种后,头两年幼苗矮小,最好在畦面铺上圈肥,不仅增加肥力,并抑制杂草的生长。栽后第2年红芽露出后,应立即中耕除草,此时的赤芍根纤细,扎根不深,不宜深锄。5,6月各中耕除草一次。2、培土、灌溉:每年冬季在清理枯枝残叶的同时,应培土1次,以防止越冬芽露出地面枯死。在夏季高温干燥时期,也应适当培土抗旱。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灌溉。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3、摘蕾:现蕾时,选晴天将花蕾全部摘除,以利根部生长。留种的植株,可适当去掉部分花蕾,使种子充实饱满。4、间作:栽后当年和第2年,可适当在赤芍空间栽种玉米、大豆,以降低夏季地表温度,又能收获粮食。
不是同一种植物。一、主治疗效相同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对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目赤肿痛、腹痛、胁痛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白芍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性凉,功效与赤芍基本相同,传统上多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主治头晕、头痛、胸胁疼痛、痢疾腹痛、阑尾炎腹痛、腓肠肌痉挛、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症。二、都可止痛
赤芍过去按条粗细长短分为赤芍王、大赤芍、中赤芍、断赤、赤节等级别。现划分为两个等级如下:一等:干货,呈圆柱形,稍弯曲,外表有纵沟或皱纹,皮较粗糙。表面暗棕色或紫褐色。体轻质脆。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中闻有放射状纹理,粉性足。气特异.味微苦酸。长16cm以上,两端粗细较匀,中部直径1.2cm以上。无疙瘩头、空心、须根、杂质、虫蛀、霉变。二等:干货,呈圆柱形,稍弯曲.外表有纵沟或皱纹,皮较粗糙。表面暗棕色或紫褐色。体轻质脆。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中间有放射状纹理,有粉性。气特异,味微苦酸。长15.9cm以下,中部直径0.5cm以上。无疙瘩头、空心、须根、杂质、虫蛀、霉变川赤芍则均为统庄。
补气活血止痛,一般治疗女性月经不调,行经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