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参为白族、纳西族、傈僳族、藏族等民族习用中药材,系五加科植物珠子参的干燥根茎。近年来随珠子参药用范围的扩大,需求量的逐年增加,而以珠子参为原料的制剂约达200余种,现有药源远不能保障市场需要。那么,珠子参种植前景怎么样?
珠子参种植前景
珠子参的运用历史悠长,民间对珠子参的运用更是渊源流长,特别在中药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草从新》中记载:“珠儿参苦寒微甘,味厚体重”。中药珠子参在民间已有很悠久的药用历史,在民间多代三七使用,认为其有显著的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不仅如此,在云南很多的制药企业中,珠子参也是其中重要的生产原料药之一。
据大量文献记载,珠子参功效同三七类似,且功效确切,作用广泛。大量的文献记载中认为其药用部分主要为根茎,部分文献有对其叶药用的记载;还有个别文献提到藏族用其果实用药。
珠子参叶做参叶入药,也有文献称参叶子,可清热生津、润喉利咽、解暑。珠子参做茶常饮有滋补强壮之效,并能解暑热,并有用叶煎汤作生发之用。
建立从科研、引种驯化种植、良种繁育,栽培关键技术,进一步解决好人工引种驯化,良种繁育,栽培种植的系列关键技术。进行珠子参系列产品的开发研究,形成特色,形成优势, 形成产业。
珠子参资源保护
珠子参属濒危种。珠子参是中国亚热带特有植物。由于其根茎、叶、花等可提取多种人参皂甙,具有显著的抗炎、延缓衰老和降血糖作用。因而被过度利用,资源数量急剧减少,处于濒危状态,若不加以保护有可能进一步陷入濒危境地。鉴于此,保护珠子参野生居群,保护遗传资源,加快珠子参的基础生物学研究,掌握其生长发育规律和适应特性,开展人工引种驯化研究、选育具有不同生态适应幅度、适生的优良品种,建立人工居群,加快引种驯化、良种繁育、规范化种植的步伐,形成规模,发展区域经济,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终达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珠子参之目的。珠子参生于海拔1800 ~ 3000m 的山中灌木丛中,保护现存的常绿阔叶林和灌木丛是保护珠子参的关键措施。此外,在利用珠子参资源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过度利用,应适当控制利用的频度与强度,以保护珠子参自然更新的能力。有关的林业及利用资源的部门,应強化保护野生资源的同时,注重进行人工引种驯化栽培,良种繁育等方面试验研究,逐步实现以人工引种驯化栽培的珠子参为主进行利用的局面。云南滇西北高海拔部分地区植被保护较好, 珠子参种群植株成片生长, 植株健壮; 其他地区则呈零散分布, 以小型植株为主。珠子参野生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 对种群资源进行相关保护是解决珠子参商品日益减少的有效途径。珠子参种群资源分布稀少零散, 产量严重下降, 已处在濒危状态,需要加强对珠子参野生资源保护, 通过原地资源保护和人工种植抚育等方式可解决珠子参商品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据有关药物专家介绍,珠子参的药用功效在于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与三七的功效有相同之处。但在滋补的功效方面却优于其他的中药材,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医药生产中,但是野生珠子参却面临着濒危的状况,为此,大力开展人工种植成为当务之急。
珠子参人工栽培技术
珠子参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珠子参的干燥根茎。为《中国药典》和《云南省药品标准》收载品种,主产云南,是较名贵常用的中药之一,为我省白族、纳西族、傈僳族、藏族等民族习用。由于该属植物生长喜阴性,生长在其它乔木或灌木林下,光合作用低,根茎增值缓慢。珠子参喜肥趋湿,忌强光直射,耐寒而惧高温,适宜中性或偏酸性(pH =5.5~6.5)、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略有坡度,富含腐殖质的黑壤或沙壤中生长。怕积水及粘土,忌连作,人土种植需搭设荫棚。
(一)珠子参种子繁殖育苗
1、选地整地
珠子参播种育苗地,前茬作物以禾本科植物最好,或选生荒地、或停种4 年以上的地,朝东或朝南向阳坡,坡度在15 ℃ 以内,以沙质壤土为好。育苗地选好后,深翻,次年春季再翻耕,细整耙平,每亩用70% 代森锰锌粉剂0.5kg 进行土壤消毒处理,然后作成1.2 m 宽的高畦,沟宽30 cm,沟深15 cm。移栽定植地的选择、整地与育苗相同,但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育苗地要好。
2、搭设荫棚
按6 cm × 8 cm × 200 cm规格定制钢筋水泥桩,排行3 m,桩距2 m,深度40--50cm,在田间栽桩[8u58药材网www.8u58.com],排行桩应栽在畦面中间,每隔一畦栽一排,顺畦栽桩,顶部用铁丝按“ # ”字形固定,内空150 --160 cm。育苗地覆盖遮阳布,要求荫蔽度65% 左右,移栽地要求荫蔽度55% 左右,遮阳布用扎丝与“ # ”字形铁丝网固定。搭设整体荫棚,但要根据地势分段搭设,并留好作业道。
3、播种育苗
珠子参用种子繁殖。从播种到药材收获需要6 年时间,其中育苗为2 年时间,移栽定植栽培4 年时间。
(1)选种与种子处理:珠子参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植株年限短,种子不成熟,故应选择5--6 年生植株采种。竹节参主花苔多生侧花序,应摘除所有侧花序只留主花苔,在9 月中、下旬,选晴天采摘浆果,成熟一批采摘一批,将采摘来的浆果及时水洗搓去果肉,并用150 ppm 赤霉素浸种24 小时后,以湿润河砂(种子:河砂 = 1:4)储藏待播。
(2)播种:珠子参播种以12月上、中旬为宜,过早易遭受鼠害,过迟生长不良。一般采用撒播,播种要均匀,保持粒距3 cm- 5 cm,盖火土灰3 cm厚,最后盖草保温,出苗时撤除。每亩用种子5kg,育苗1亩,可移栽大田10亩。
4、苗地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撤除盖头草,并除草间苗,苗高3 -5 cm 时,可按株距6 cm定苗,并追肥1-2 次,每亩施磷酸二氢钾或复合肥20 kg。做好灌溉排水,干旱时浇水,雨涝时排水,以免引起病虫害。苗期病害主要是立枯病,发现时应及时防治,否则会成片死亡,防治方法是:雨前或雨后用70% 代森锰锌800 倍液喷雾地上部茎叶,严重时拔除病株,以1 :1 :120 倍波尔多液灌根,连续2-3 次即可控制。
(二)珠子参移栽种植管理
1、珠子参苗移栽
(1)起苗: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起挖二年生苗定植。注意起苗时不要伤及越冬芽,去掉地上部分茎,放阴凉通风的室内保存待种。
(2)定植时间:秋季起苗后即应马上定植,因为珠子参越冬期间会形成水须,如不及时定植或储藏后春季定植,第二年植株生长会很弱,成活率低,且储藏期间,由于呼吸作用强,会出现批量烂苗现象。
(3)底肥施用:栽种时,每亩施腐熟厩肥1500-2000 kg,饼肥50 kg,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50 kg。三种肥料堆沤腐熟后施用。
(4)种苗消毒处理:为减少病源,提高定植成活率,栽种前种苗必须进行药剂处理,即将珠子参苗用50% 甲基托布津1200 倍液浸泡1 小时,然后捞起沥干,晾干表面水分后栽种。
(5)种植规格:按行株距15cm×15cm 规格开穴种植,即每垄横排种植5 株,纵排为5列,种植深为4--6 cm,每穴种植一株,每亩定植1.5-2.0万株左右,亩用种苗200-300 kg。
2、田间管理
(1)除草施肥:全年除草4-5 次,经常保持参园清洁,做到除早、除了。雨季过后,结合除草松土2-3 次。并施肥1-2 次。追肥为稀释的人畜粪水、磷肥和复合肥及土杂肥等。追施人粪水一般在开花始期进行,250-350 kg /亩,花盛期结合松土,施用过磷酸钙35 kg /亩,以促进果实成熟和根茎生长,结合防寒越冬措施施用厩肥、土杂肥300 kg /亩。
(2)疏花留种:珠子参4年生植株多数抽苔开花,但极少结实,故应在出土展叶而未抽苔时摘除整个花序,以减少养分消耗。5 年生以上植株主花苔多生侧花序,而侧花序果实是很难成熟的,为了保证主花序种子的有效性,应当及时摘除多余的侧花序。
(3)防寒越冬:珠子参喜肥趋湿的特性造成其地下根茎横走向上生长,每年增生一节或一珠,且芽孢生于根茎珠子一端或两端,因而易于露出表土。据观察凡经冬季凌冻根茎及越冬芽裸露地表面呈现绿色的植株,展叶反而较晚,且瘦弱大部分早衰。为了保证地下根茎及芽孢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每年越冬前,结合追施盖头肥,加盖一层厚5cm 的防寒土,并于第2年春季出苗前10天撤除。
(4)荫棚管理:珠子参种植在海拔2600m以上的高山中,冬季雪大,对棚架破坏较严重,为少损失,于越冬前应将遮阳布卷起,来年出苗时再恢复遮盖。
珠子参有补肺养阴的功效,可以用于气阴两虚,咳嗽,烦热口渴。同时也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可以用于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可以加珠子参磨成粉,用沸水冲服。
珠子参水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促凝血作用。是能提高凝血因子的活性。不过平时还是要多注意生活的细节,尽量不要熬夜或者是饮酒,祝您健康!
重楼,珠子参,37泡酒的话,还是要按配方搭配泡,方才妥当。另外,泡酒所用的白酒需注意,需纯粮食酒,谷养康粮食酒,度数在55°到60°之间为宜,泡酒要用土陶坛或者玻璃器皿。禁用塑料和金属器皿泡酒,塑料、金属装酒会因为酒的腐蚀作用,逸出有害物质。而玻璃、陶瓷就不会产生上述情况,谷养康粮食酒特意留出加原料的空间,至于配方,泡酒之家有!!
近年来随珠子参药用范围的扩大,需求量的逐年增加,而以珠子参为原料的制剂约达200余种,现有药源远不能保障市场需要。因此,人工种植珠子参市场前景广阔。那么,珠子参是怎样种植的呢?下面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珠子参来源于五加科,人参属,假人参亚属植物珠子参的干燥根状茎,另有羽叶三七和秀丽假人参的根也作珠子参入药,补肺,养阴,活络,止血。用于气阴两虚,烦热口渴,虚劳咳嗽,跌扑损伤,关节疼痛,咳血,吐血,外伤出血。
珠子参为白族、纳西族、傈僳族、藏族等民族习用中药材,系五加科植物珠子参的干燥根茎。近年来随珠子参药用范围的扩大,需求量的逐年增加,而以珠子参为原料的制剂约达200余种,现有药源远不能保障市场需要。那么,珠子参种植前景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