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泽泻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的干燥块茎。泽,指积水。该药有泻水利湿之功,故名泽泻。
【药材历史考证】泽泻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生汝南池泽,五月、六月、八月采根,阴干。”《本草图经》曰:“今山东、河、陕、江、淮亦有之,以汉中者为佳。春生苗,多在浅水中,叶似牛舌草,独茎而长,秋时开白花作丛,似谷精草。……今人秋末采,暴干。”并附有三幅泽泻图。根据以上本草所述及附图考证,与泽泻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沼生草本,高50~100cm。块茎类球形。叶丛生,叶柄长5~50cm,基部鞘状;叶片长3~18cm,宽1~10cm,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宽卵形,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心形、圆形或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叶脉5~7条。花茎由叶丛中生出,花序常3~5轮分枝,集成大型的轮生状圆锥花序;花两性,外轮花被片3,萼片状,宽卵形,内轮花被片3,花瓣状,白色,雄蕊6枚;心皮多数,离生。瘦果多数,倒卵形,扁平,有花柱宿存。花期6~8月,果期7~9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圆形,长2~7cm[8u58药材网www.8u58.com],直径2~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
【药材显微鉴定】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长卵形、类球形或椭圆形,直径3~14μm,脐点人字状、短缝状或三叉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薄壁细胞类圆形,具多数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内皮层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较厚,木化,有稀疏细孔沟。油室大多破碎,完整者类圆形,直径54~110μm,分泌细胞中有时可见油滴。
【生境分布】生于浅沼泽地或水稻田中,喜温暖气候,多栽培于潮湿而富含腐殖质的粘质土壤中。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或栽培。主产于福建和四川。前者称建泽泻,后者称川泽泻。
【采集加工】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及粗皮。
【饮片炮制】
1.泽泻:除去杂质,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2.盐泽泻:取泽泻片,照盐水炙法炒干。
【性能功用】甘,寒。归肾经、膀胱经。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内服:6~9g。水煎服。
【附注】置干燥处贮藏,防蛀。
培育良种是泽泻栽培增产的重要措施,一般在选择种茎时首先需要选种田无病害侵染,球茎也无病害发生;第二种株生长发育良好,川泽泻必须是三棱子(叶柄重叠三束排列);第三球茎心芽绿色,未遭受冻害、损伤;第四球茎无侧芽、侧生小块茎,以及顶部无分叉隆突;第五球茎大,形状为球形、长椭圆形,无畸形、伤疤、腐烂或烂根;第六植株叶片平展,较矮壮。
正常种植的情况下,泽泻的亩产量在150-250公斤干货,有可能还会更高一些。如果种植的不好的话,泽泻的亩产量就会低一些,所以亩产的多少,与种植的田间管理有很大关系的。
普洱茶、决明子、绞股蓝、荷叶、山楂、桑叶各1克冲泡<br>
泽泻种植一般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生产过程中育苗每亩需要1-1.5公斤种子,成苗后可移栽大田25-30亩。如下算下来,一亩需要40-50克种子。泽泻种子在温度18℃以上,经1~2天可发芽,从种子发芽到长出第1片真叶需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