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 mayuen(Roman. )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及杂质,收集种仁。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糯米炒和盐汤煮(《雷公》)的方法。宋代有“微炒黄”(《圣惠方》)和糯米炒(《局方》)等法。炒法一直沿用至今。明代又有盐炒(《医学》)的方法。清代增加了土炒(《本草述》)、姜汁拌炒(《逢原》)、拌水蒸透(《拾遗》)等炮制方法。对炮制目的也有记述。
【现代炮制方法】
1、薏苡仁:取原药材,除去皮壳及杂质,筛去灰屑。
2、炒苡仁:取净薏苡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略鼓起,取出晾凉。
3、麸炒苡仁:取麸皮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投入净苡仁,炒至表面黄色,微鼓起,取出,筛去麸皮,晾凉。薏苡仁每100kg用麸皮10kg。
【饮片性状】薏苡仁呈宽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一端较宽而微凹,有1个淡棕色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炒苡仁微鼓起,表面浅黄色。麸炒苡仁微鼓起,表面黄色。
【质量标准】薏苡仁杂质不得过2%,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3.0%,醇浸出物不得少于5.5%,含甘油三酸酯不得少于0.50%。麸炒薏苡仁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2.0%,甘油三酸酯不得少于0.40%。
【炮制目的】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经、胃经、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除痹的功能。
生品性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炒苡仁和麸炒苡仁性偏平和,二者功效相似,长于健脾止泻,只是炒苡仁渗湿作用稍强,麸炒苡仁健脾作用略胜,常用于脾虚泄泻。
【应用选择】
1、生用
(1)水肿:本品利湿作用较弱,宜于轻症水肿,尤其适用脚气水肿。常与冬瓜皮、泽泻、茯苓、赤小豆等同用,可增强利水消肿作用,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肢体水肿。《独行方》用郁李仁煮薏苡仁饭,治水肿喘急。若偏于肾阳虚者,可与杜仲、黄芪、狗脊、菟丝子等同用,有补肾益脾,祛湿消肿的功效,如薏苡杜仲汤(《中药临床应用》)。
(2)痹证:本品能除湿热[8u58药材网www.8u58.com],利关节,缓解挛急,对湿滞肌肉、筋脉的痹痛或湿热拘挛均可应用。偏热者,可与络石藤、豨莶草、防己等同用;偏寒者,可与麻黄等同用,如麻杏薏苡甘草汤(《金匮》),用于风湿病人一身尽疼;湿重者可加苍术、防己。《食疗方》以本品同粳米煮粥食,除风湿疼痛,消水肿。
(3)肺痈:常与苇茎、桃仁、冬瓜子等同用,能清肺祛痰,排脓消痈,用于肺痈胸痛,咳吐腥臭脓痰,如苇茎汤(《千金》)。
(4)肠痈:常与牡丹皮、桃仁、瓜萎等同用,能清热活血,排脓消痈,用于肠痈,腹中疗痛,烦躁不安等,如薏苡仁汤(《准绳》)。若与败酱草、冬瓜仁、丹皮、桃仁、金银花等同用,其清热排脓作用更强,如肠痈方(《中药临床应用》)。
(5)湿温初起:湿温初起,病在气分,湿重热轻,胸脘痞满等,可与厚朴、白蔻、杏仁、滑石等同用,能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用于湿温初起或暑温挟湿,邪在气分,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等,如三仁汤(《条辨》)。
2、制用泄泻:多用于脾虚有湿的泄泻。常与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砂仁等同用,能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腹泻,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等,如参苓白术散。
【现代研究】实验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薏苡仁煎液的影响,结果显示,沉淀物高度、比重及蒸发剩余物数值的大小顺序为:麸薏仁<;炒薏仁<;生薏仁<;爆薏仁。四者旋光性皆为右旋,爆薏仁煎出液与麸薏仁煎出液旋光度相同。
【附】
1、近代的炮制方法还有炒焦、蒸后砂烫、蒸制、土炒等。
2、文献摘录“微炒黄色”(《粹言》)。“微炒用治疝气,引药下行盐水煮,或用壁土炒,治泻痢糯米炒。治肺痈二便生用”(《得配》)。
【总结】薏苡仁的炮制记载虽然较早,但方法都较简单,其中炒法历代都用,至今仍是主要炮制方法。出现最早的糯米炒、盐制以及清代出现的土炒,近代个别地区也保留了下来,但现在已不常用。麸炒法虽然是近代才出现的炮制方法,但现已成为《中国药典》的法定方法。
在临床上,薏苡仁以生用为主,炒制品仅用于健脾。由于本品作用较弱,故用量宜较大,否则效果不明显。薏苡仁虽然作用缓和,但用于痹病效果甚好,尤其是下肢疼痛,麻木拘急,与防己、木瓜、蚕沙、白芍、甘草同用,效果良好,兼有热象者更为适宜。
用中成药物是可以调理脾虚的,您说的这些也可以食疗的,没什么大的影响的,不要太担心的,祝您健康。
薏苡仁栽植当年就可收获, 具体采收期因品种、播期不同而异.早熟品种8月即可采收, 而晚熟要到11月采收,同株籽粒成熟也不一致,一般待植株下部叶片转黄, 籽粒已有80%左右成熟变色时, 即可收割,割下的植株可集中立放3-4天后用打谷机脱粒,脱粒后的种子摊晒至干即得壳薏苡,可供保藏,用脱壳机碾去外壳和种皮, 筛净晾晒即得薏苡仁, 以供药用和食用。一般亩产200~300千克,高产时可达500千克。
薏苡叶枯病主要危害叶部。发病初期先在叶尖上出现淡黄色小斑,后病斑扩展连成一片,叶片呈焦枯状死亡。雨季发生严重。
赤小豆: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芡实:固肾涩精,补脾止泻。薏苡仁: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槐米: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解毒。它们可以一起对症泡水喝。
刚做完日人工流产,尽量不要服用人参,阿胶,鹿茸之类的旺血的药物。建议您用益母草煲鸡蛋,当水喝。对您子宫收缩以有良好的效果。
又叫黑粉病,俗称黑疽,是薏苡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穗部。染病种子常肿大呈球形或扁球形的褐色瘤,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褐色粉末状孢子。此病菌以厚囊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土壤中越冬。病菌孢子萌发后,侵入薏苡幼芽,随植株生长进入穗部,严重时造成颗粒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