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是一项古老的汉族民间娱乐活动,在介绍蟋蟀的捕捉之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为使蟋蟀能世代相传,永远造福于人类,要对蟋蟀和其他昆虫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切不可破坏它们的栖息环境,不滥捕乱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蟋蟀的捕捉方法吧!
蟋蟀捕捉时间
野外蟋蟀大都在夏末秋初成熟,雄性成熟后便开始鸣叫,听到虫鸣便是合适的捕捉时间,一般来说7、8、9三个月是捕捉的最佳季节,以晚间捕捉为佳。
蟋蟀栖息场所
常见的蟋蟀有斗蟋,油葫芦、棺头蟋等,生活在田野地表、杂草和作物的根部,村舍屋宇的墙脚,砖块瓦砾堆下。常常挖洞穴居,或利用现成的墙隙、石缝隐居。有些隐藏在枯枝落叶层或砖瓦等覆盖物之下,喜阴暗潮湿的环境。
蟋蟀捕捉方法
捕捉蟋蟀最基本的工具是各种捕网,市场有售的小圆锥形尼龙网罩适用于蟋蟀,也可利用透明的小口塑料饮料瓶[8u58药材网www.8u58.com],剪下带口盖的半截作捕虫罩。随虫声找到确切的穴居点后,可用网罩或塑料罩守候,然后用草秆、枝条或灌水将虫逐出。如能见到蟋蟀停栖于植株上,也可直接用小网罩捕捉。
蟋蟀捕捉原则
1、待蟋蟀性成熟后捕捉,尽可能让蟋蟀在自然界留下后代,因此捕捉时间不宜太早。
2、捕成虫,留若虫,捕雄虫,留雌虫,对不需要的蟋蟀要手下留情,就地放生,不要无故弄死。
3、捕捉数量要节制,决不可进行扫荡式的捕捉,尤其是在同一地点,对稀有种类,要保持一定的野外种群数量。
4、对于穴居或隐居的蟋蟀,尽可能不要去破坏它们的“住宅”,对在捕捉过程中翻开的砖瓦石块等地面覆盖物,要恢复原状,帮助它们尽快“重建家园”。
以植物的茎、叶、根和果实等为食,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性。蟋蟀的生活习性人工养殖蟋蟀的方法介绍如下:1、饲养设备。蟋蟀可采用大笼饲养。饲养笼下沿一米外,要构筑宽、深各20厘米的水槽,注入清水,防止蚂蚁等天敌的侵入,保护小龄幼虫。大笼一般为10×5×2(米),可养只蟋蟀由幼虫发育到成虫,笼内种植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供作自然饲料。2、诱捕种虫。蟋蟀跳跃能力很强
1、国内最大的蟋蟀是花生大蟋,成虫最大个体可达到5CM以上(极限个体未确定)。2、国内最大的斗蟋应该是竹蟋,成虫最大个体可达3cm左右(极限个体未确定)。3、国内的迷卡斗蟋,成虫最大个体应该在1.5-2cm左右(个人所见极限个体应该在4cm以上)
蟋蟀别称促织、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等,为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古老的无脊椎动物,干燥虫体入药,有利尿的功效,同时斗蟋蟀也是汉族民间一项古老的娱乐活动,人工养殖蟋蟀不失为致富冷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蟋蟀的养殖技术吧!
1、外形不一样,蝈蝈形似于蚂蚱,蛐蛐是蟋蟀的一种。蛐蛐和蟋蟀是一种动物,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丝状油葫芦触角细长易断。一、蝈蝈: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
蟋蟀又称为促织、蛐蛐儿等,有非常久远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古代就有斗蟋蟀的娱乐活动,而且深受市民大众和皇宫贵族的喜爱。也是我们夏季草丛间常见的一种昆虫,杂食性,主要以植物的嫩芽、嫩叶及根为食,特别喜欢吃各种蔬菜及果实。
蟋蟀别称促织、趋织、吟蛩、蛐蛐等,蝈蝈别名蹩踪聒聒、螽斯、螽斯儿等。蟋蟀和蝈蝈是两种容易让人混淆的昆虫,它们出现在同一时间,有着类似的外表体型和叫声,两者之间的最大、最明显的区别要属身体的颜色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蟋蟀和蝈蝈的区别有哪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