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别称促织、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等,为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古老的无脊椎动物,干燥虫体入药,有利尿的功效,同时斗蟋蟀也是汉族民间一项古老的娱乐活动,人工养殖蟋蟀不失为致富冷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蟋蟀的养殖技术吧!
蟋蟀的养殖价值
1、药用价值:蟋蟀干燥虫体可入药,性温,味辛咸,有毒,具有利尿的功效,主治水肿、小便不通等症。
2、文化价值:中国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斗蟋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术。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又从民国至今,前后八九百年的漫长岁月。这一活动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长兴不衰,呈现出年甚一年的趋势。
蟋蟀的生活习性
1、蟋蟀喜欢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白天休息夜间出外活动。它属于杂食性动物,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都可以成为它的食物。在农业上,人们把蟋蟀作为害虫类。
2、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只有在繁殖交配期,雄蟋蟀才会和另一只雌蟋蟀同居。否则它们是彼此是不能相容的。如果碰到一起也会毫不犹豫的咬斗起来。因此就有斗蟋蟀的民间活动。
3、蟋蟀间的繁殖交配不是通过彼此“恋爱”完成的。而是雄蟋蟀之间进行异常激烈的斗争,胜利者才可以拥有配偶。在蟋蟀的世界中,也是“一夫多妻”的制度。但是由于优胜劣汰的繁殖方法,因此蟋蟀繁殖出来的子孙多半都是非常健康的。
4、蟋蟀的鸣叫对于人类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但是响亮的鸣叫声只有雄性蟋蟀才能发出,雌性蟋蟀没有发声的能力。雄性蟋蟀通过震动自己的翅膀来发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以此来代表它要表达的意思。
5、每年9月底,雌蟋蟀把产卵管插入地下,把卵产在地下,大约离地面0.5cm深。第二年的5、6月间,卵开始孵化。孵化后的1龄幼虫,几天后就蜕皮成2龄幼虫。蟋蟀每蜕皮一次,就成长一些。一般在8月下旬,最后一次蜕皮,羽化为成虫。羽化后23天,就可以开始鸣叫。
蟋蟀的养殖技术
1、饲养设备:蟋蟀可采用大笼饲养。大笼用金属或木材做支架,铁窗纱作围罩,长、宽、高不限,平面面积越大,容纳量越多,可提高成活率。饲养笼下沿1米外[8u58药材网www.8u58.com],要构筑宽、深各20厘米的水槽,注入清水,防止蚂蚁等天敌的侵入,损伤小龄幼虫。大笼为10米×5米×2米,可养活3000~5000只蟋蟀由幼虫发育到成虫,笼内种植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供作自然饲料。
2、诱捕种虫:蟋蟀跳跃能力很强,有钻缝、筑穴、隐蔽的能力,因而采集较大数量实在不易。可利用成虫期的向光和趋食的习性诱捕。
3、繁殖技术:每笼可投放雄雌蟋蟀各100只,蟋蟀交配后,即产卵于地下。笼内的植物秸秆枯死后,不要拔出,作为地面的覆盖物,以利于卵度过寒冬。第二年气温上升到20℃左右时,即见到大量孵化后的小幼虫出土。
4、日常管理:笼中饲养蟋蟀,单用笼中天然饲料远远满足不了大虫的需要,可采用易积存、体积小、营养高的人工饲料为主,辅以少量天然青饲料,饲养效果更佳。人工饲料配方一:大豆粉20%、粗麦粉35%、玉米粉20%、脱脂奶粉15%、肝粉5%、干酵母5%,配方二:玉米粉25%、大豆粉20%、粗麦粉25%、脱脂奶粉15%、干酵母5%、鱼粉10%。将配米同时放入容器中,拌匀并研细,铺撒在木板上饲喂,一次不要投放太多,以吃完为宜。蟋蟀饲养温度在25℃为宜。当干旱时,早、晚适当喷些水,使笼内的地表湿度保持在75%~80%。阴雨天不影响蟋蟀正常生活,但在喂食板上要加遮盖物,青饲料可少放或不放。如笼中地面积水1小时可造成蟋蟀死亡,应及时排水。如一日光照12小时,若虫发育期会缩短,自然光照时间不够时,应加灯光补充。
5、采收留种:成虫大量羽化后,在交配产卵前要及时采收(应留足种虫)。采收方法:可在笼内挂灯,下面放四壁光滑的水盆,待成虫趋光飞转,跌入水盆,即用笊篱捞出。
6、加工储存:可以将蟋蟀经沸水煮死后,晾干,备作药用。或者将蟋蟀闷死后,逐个摆放在木板上(腹部朝天),晒干,再拣净杂质、杂虫断肢,然后将体大完整的蟋蟀全虫装在塑料袋里,放在干燥处保存待售。蟋蟀干品一般药店均收购。
在蟋蟀雄虫的前翅上,有旋涡纹状的翅膜,一边翅膀长着锉刀状的翅膜——弦器,另一边翅膀长着较硬翅膜——弹器。当这两种发音器相互摩擦,就能发出声音.蟋蟀长有“耳朵”——听器,可分辨同伴发出的声音,但“耳朵”不长在头上,而是长在大前脚的胫节(小腿)上,上面有薄膜,可感觉声音的振动。雌蟋蟀的翅膀没有发声的构造,翅膀的花纹与雄蟋蟀不一样,腹部末端有条细长的产卵管,从这可
在土地广阔、土壤肥沃的农村,不仅能种植各种农作物,也是野草生长的“天堂”,不论在路旁、田边还是荒地上,到处都能看到野草,而且还是一长一大片的,而农村常见的一种野草“蟋蟀草”,却跟一般杂草不一样。这种蟋蟀草的原名叫做“牛筋草”。而这种野草之所以叫做蟋蟀草,是因为这种野草的叶鞘细长,像小时候
以植物的茎、叶、根和果实等为食,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性。蟋蟀的生活习性人工养殖蟋蟀的方法介绍如下:1、饲养设备。蟋蟀可采用大笼饲养。饲养笼下沿一米外,要构筑宽、深各20厘米的水槽,注入清水,防止蚂蚁等天敌的侵入,保护小龄幼虫。大笼一般为10×5×2(米),可养只蟋蟀由幼虫发育到成虫,笼内种植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供作自然饲料。2、诱捕种虫。蟋蟀跳跃能力很强
通过蟋蟀的颜色、花纹、大小、叫声、栖居地来分辨。能斗的蟋蟀:以鸣叫为主的蟋蟀,应选头和身形不太大的个体,背阔,翅长,翼厚,触须完整,尾须整齐,叫声洪亮,频频鸣叫。1、针蟋亚科长12公厘,鸣声为一系列高调的颤音,生活在牧区及林区。2、条纹针蟋腹部有三条暗纹。树蟋亚科白或绿色。翅透明;因食蚜虫而有益,但产卵时损伤树枝;鸣声为悠长的颤音。3、雪白树蟀通称温度计树蟀
蟋蟀又称为促织、蛐蛐儿等,有非常久远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古代就有斗蟋蟀的娱乐活动,而且深受市民大众和皇宫贵族的喜爱。也是我们夏季草丛间常见的一种昆虫,杂食性,主要以植物的嫩芽、嫩叶及根为食,特别喜欢吃各种蔬菜及果实。
蟋蟀别称促织、趋织、吟蛩、蛐蛐等,蝈蝈别名蹩踪聒聒、螽斯、螽斯儿等。蟋蟀和蝈蝈是两种容易让人混淆的昆虫,它们出现在同一时间,有着类似的外表体型和叫声,两者之间的最大、最明显的区别要属身体的颜色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蟋蟀和蝈蝈的区别有哪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