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具有止呕,抗溃疡,健胃作用,镇痛作用,抗血栓形成,抗菌,抗病毒,保肝作用。用于厥阴头疼,寒疝腹疼,寒湿脚气,经行腹疼,脘肚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吴茱萸的治病验方
1、用于虚寒胃疼,则用吴茱萸6克,生姜15克,人参12克,大枣5枚,用水煎服。
2、用于寒疝,经常和蜜香,小茴香,川楝子,元胡配伍。
3、用于寒湿郁结之湿脚气,槟榔7枚,陈皮30克,木瓜30克,吴茱萸6克,桔梗15克,生姜15克,紫苏9克,为末。
4、用于脾肾虚寒所导致五更泄泻,则用补骨脂120克,吴茱萸120克,肉豆蔻60克,五味子60克,为丸。
5、胃寒呕吐吞酸:吴茱萸,炮姜各9g,研粉,每回3g,冲服。
6、湿疹:吴茱萸30g(炒),海螵蛸20g,硫黄6g,共研成细末备用。患处渗出液多者撒干粉,无渗出液者用蓖麻油或者猪板油化开调抹,隔一天一次,上药后用纱布包扎。
7、冷痢:吴茱萸6g,研成末,黄酒调,敷脐。
8、心肾不交之不寐:吴茱萸9g,研成末,米醋调敷足心。
9、痛经(寒凝血瘀型):肉桂10g,吴茱萸20g,小茴香15g,共研成细末,酒调敷脐上,用胶布固定,接下来放上热水袋加温。
10、脘腹冷痛:吴茱萸5g,干姜6g[8u58药材网www.8u58.com],木香,陈皮各9g,用水煎后服用。
11、脾肾虚冷,五更泻:吴茱萸5g,肉豆蔻6g,五味子,补骨脂各9g,用水煎后服用。
12、溃疡性口腔炎:以吴茱萸粉加适量的醋,调成糊状,置于清洁布上,分别包在双足涌泉穴及其周围,一天后取下。
13、胃脘痛:吴茱萸15g,研成末,醋调敷脐。
14、高血压:吴茱萸10g,醋少量。把吴茱萸用醋调,贴脚涌泉穴处,每天调换1回。
吴茱萸保健食疗方法
1、羊肉葱姜汤:羊肉150g,葱白,生姜各15g,橘皮6g,吴茱萸5g,白胡椒粉适量的。把材料同放到砂锅里,加(3碗)水将肉煮熟。喝汤吃肉,每天一剂。温中助阳,解表散寒。对脾阳虚又外感风寒的老年人最为适宜。
2、山药四神糊:山药200g,肉豆蔻20g,吴茱萸10g,补骨脂30g,五味子20g,白糖200g。把以上各药烘干研为粉末,加入白糖和匀盛于容器中盖紧,每回取50g,先使用温热水调成浆,再入热水中煮到不厚不薄的糊食用。温肾健脾止泻。比较适用于肾虚腹泻,症见每天早上腹泻,伴有腰酸腿软,畏冷,四肢冰冷者。
3、吴茱萸粥:吴茱萸15克(汤浸7遍,焙干,微炒,捣末),粳米50g,葱白,豆豉。粳米加水以葱豉煮粥。粥熟,下吴茱萸粉6g,搅均匀。空肚子食用。温中散寒止疼。比较适用于心腹冷痛,痛和胁肋。
4、吴茱萸酒:吴茱萸50g,甘草15g,白酒250ml。把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沸,拿出待冷,浸泡1夜,去渣即可。口服。每回服30ml,每天服3回。温中解毒。比较适用于中恶心痛。
吴茱萸属辛热之品,功能散寒止痛,疏肝理气,温中止泻,在外治法中应用颇广,不仅用于寒证,也可用于某些热证。涌泉穴(足心)为肾经井穴,具有滋阴降火、开窍宁神的作用,可以治疗头痛、头晕、昏厥等多种病症。
吴茱萸的种植挺火热的,那么吴茱萸怎么繁殖呢?吴茱萸主要用根插、枝插和分蘖繁殖。下面就和8u58药材网一起来看看吴茱萸的繁殖方法吧。
2017年9月吴茱萸产新结束后,价格步步上升,目前行情坚挺运行中,现安国市场浙江小花330-340元;江西中花400元左右。吴茱萸价格还会继续走高吗?种植前景如何?
吴茱萸主产江西、浙江、贵州、广西、云南、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省。
吴茱萸野生不多,目前主要是家种供应市场,吴茱萸对土质要求不严,通常山坡地、平原、房前屋后、道旁均可栽种。中性、微碱性或微酸性的土质都能生长发育,但作苗床时尤以土壤层深厚、较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那麼,吴茱萸适合哪个季节种植?
重阳节佩茱萸,应是吴茱萸,茱萸是秋季成熟的椒科植物,因为出产于吴地的茱萸最好,所以又叫吴茱萸,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