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是肉食性动物,为蜈蚣目蜈蚣科陆生节肢动物的统称,源起希留利亚纪(志留纪),至今仍有两千八百种存活,和节肢动物一样以多节肢生物闻名,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药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蜈蚣种类图片大全吧!
红头蜈蚣
红头蜈蚣体扁长,头部金黄色,有鞭状触角,躯干部背面暗绿色,腹面黄褐色,由许多环节构成,每个环节有足一对。我国年产1000万条红头蜈蚣,畅销国内外,主产湖北荆州、随州、宜昌、孝感、郧阳等地市及老河口、襄樊、荆门、枣阳等市的部分县。
青头蜈蚣
青头蜈蚣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常位于潮湿的墙角、砖块下、烂树叶下、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较为常见,食谱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
黑头蜈蚣
黑头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黄色,体型比青头蜈蚣更小,喜栖于潮湿阴暗的地方,常栖息于腐木石隙下和荒芜阴湿的茅草地上,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等地。
多棘蜈蚣
多棘蜈蚣体长可达160毫米,触角18节,基部6节光滑无毛,大部分背板无棱缘。第2~19腹板具不完整的平行纵缝线,基侧板突起末端具3小棘,无背棘和侧棘。第20、21对步足无跗刺。最末步足前股节腹面外侧2小棘,内侧2小棘,背面内侧2小棘,隅棘末端具3小棘。雄性成体前生殖节腹板两侧无生殖肢。
少棘蜈蚣
少棘蜈蚣是多棘蜈蚣的近似种,别名金头蜈蚣,体长110~130毫米,喜居于潮湿阴暗的处所,多以其他节肢动物为食。主要分布于中国和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常见。少棘蜈蚣是传统的中药材,具有熄风解痉、消肿解毒的功能。
少棘巨蜈蚣
少棘巨蜈蚣体形扁平而长,全体由22个同型环节构成,长约6~16厘米,宽5~11毫米,头部红褐色,头板近圆形,前端较窄而突出,长约为第一背板之2倍。头板和第一背板为金黄色,生触角1对,17节,基部6节少毛。单眼4对,头部之腹面有颚肢1对,上有毒钩,颚肢底节内侧有1距形突起[8u58药材网www.8u58.com],上具4枚小齿,颚肢齿板前端亦具小齿5枚。
平耳孔蜈蚣
平耳孔蜈蚣为蜈蚣目蜈蚣科的1个种,体长70~90毫米,背面呈黄褐色,腹面色淡。头板后缘覆盖着第1背板的前缘。气门盏体或凹或与周缘在一个平面上,无穗状瓣扉。触角分17节,有3个基节无稠密的细毛。齿板具有4个小齿,内、外两小齿间有间隙。
黄尾屿蜈蚣
黄尾屿蜈蚣是蜈蚣在钓鱼台列岛的特有种,主要盛产于钓鱼岛附近的黄尾屿,钓鱼岛本岛也有分布。黄尾屿蜈蚣是黄尾屿上著名的生物,身长约20~30厘米(约半尺),有红色、黑色两种,都生长在阴暗的石缝中,在阳光下行走时,闪闪发光。
秘鲁巨型蜈蚣
秘鲁巨型蜈蚣主要分布地加勒比海中的特利尼达岛,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巴西等亚马逊河流域国家及地区,在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之前,被普遍认为的世界最大品种,分为黄脚型和橘脚型,黄脚型在荷兰安的列斯群岛的库拉索岛上曾经发现了长达41~42厘米的野生个体。
越南巨人蜈蚣
越南巨人蜈蚣是亚洲最大的蜈蚣,身长可达30厘米以上,毒性较强,生性凶恶,敏感,一般情况下会主动攻击在它附近的其他节肢类动物,主要分布在亚洲的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地,主要是黑色身体,黄(红、橙)色脚。
中国红巨龙蜈蚣
中国红巨龙蜈长约为14~20厘米,中国南部亚热带、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蜈蚣品种,因为全身深红色在古籍中又名“天龙”,加之体型壮硕,故名“红巨龙”,颇有中国特色,部分靠近大陆的热带岛屿上的个体可以达到20厘米。
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
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别称加拉,平均身长25~26厘米,最长的加拉帕戈斯巨人蜈蚣甚至能够长到30厘米以上,更有未确定报道曾经捕捉到62厘米的个体。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长相很类似于海南间脚蜈蚣,体色纯黑,超级粗壮,分布于加拉帕格斯群岛中的圣克鲁斯岛、厄瓜多尔沿海地区、秘鲁南部、库克群岛等地。
亚马逊巨人蜈蚣
亚马逊巨人蜈蚣分布于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等亚马逊河流域,体色一般为红色,至于黑色个体,一种说法是个体差异导致的颜色改变,另一个说法是黑色个体实际就是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因为最有说服力也是最广为流传的一张照片中的个体长达44厘米,远远超过亚马逊巨人蜈蚣的平均体长(25~30厘米)。
北美巨人蜈蚣
北美巨人蜈蚣是北美洲最大品种,身长18~20厘米,以蟋蟀等昆虫为食,不仅体型比较巨大,而且性情“凶恶万千”,加上观赏性较高,为爱好者中人气很高的品种。
波多黎各巨人蜈蚣
波多黎各巨人蜈蚣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加勒比海波多黎各、海地等国家及地区的蜈蚣品种,身长20~25厘米,繁殖方式为卵生,以蟋蟀等昆虫为食。
蜈蚣和大多数昆虫一样,主要的作用就是药用和食用。随着蜈蚣市场需求量的增大,过去人工捕捉的方式已经不能填补市场需求的空缺,同时,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野生蜈蚣的数量逐渐减少。蜈蚣养殖业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1、买除虫菊酯(药店可能有卖),在蜈蚣经常出现的地方洒上一些,下水道入口也撒一些,可杀之;2、买除虫药片密闭熏之;雄黄加酒撒进下水道;3.使环境尽量干燥4、养只公鸡抓之。5、清除窗外的爬山虎等植物6、在门口和窗口及另外有可能爬入蜈蚣的地方撒石灰粉,因为蜈蚣喜欢潮湿的环境。7、用艾草熏屋子8、有两种药物对蜈蚣有效,雄黄水或者敌敌畏的稀释溶液,在屋里的地面和角落
蜈蚣别称天龙、百脚、吴公、百脚虫等,为蜈蚣目蜈蚣科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一般在农村较为多见,常位于潮湿的墙角、砖块下、烂树叶下、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蜈蚣有多少条腿吧!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蜈蚣有毒,但是各个品种的蜈蚣毒性都不一样,大小也有影响,通常越小的蜈蚣的毒性也越小。
蜈蚣是节肢类型的动物。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蝍蛆等,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节肢动物的定义:节
蜈蚣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别称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蝍蛆等,常见的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多出没于潮湿的墙角、砖块下、烂树叶下、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蜈蚣怕什么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