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属于喜温作物,山东生姜产区5月上旬的地温才能满足其发芽的温度要求。
生姜不耐霜冻,霜降前即需收获,往往因生长期短而限制了其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此,利用地膜覆盖能提高地温这一特点,于贤昌等(1994)采用地膜覆盖并比正常播种期提前30天和15天播种,观察其生长与产量状况。盖膜的具体方法是:先开沟,沟距50厘米,沟深25厘米,浇底水后按19厘米的株距播种,播后覆土4厘米厚。最后用120厘米宽的地膜绷紧盖于沟两侧的垄上,取土压紧地膜,使沟底与上端膜的距离保持15厘米左右,1幅地膜可盖2行。种姜出苗后,待幼苗上端与地膜接触时撤除地膜。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均按常规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由于提高了地温,提早了播种期,比常规露地播种(不盖地膜)早出苗8~19天,从而使姜的生长期得以延长,同化器官得以提早壮大,表现为株高、茎粗增加,单株分枝数增多,单株叶面积增大,产量明显提高(表26)。表26地膜覆盖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从表24可以看出,采用地膜覆盖并提早30天播种,增产效果好,比对照增产20%以上。播种后施1次除草剂,然后覆盖地膜,可省去拔草的麻烦,又可减少除草剂施用次数,效果更好。地膜覆盖作为一项新技术应用于生姜生产,不仅可以提早播种,延长生长期,还可以增温保湿,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并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中耕次数,因而省工省力,降低了成本。
生姜栽培技术
一、生姜培育壮芽
在播种前20-30天从贮窖中取出种姜,洗去姜块上的泥土,平铺在草苫或干净地面上晾晒1-2天,晾晒时应注意适度,不可曝晒,若阳光太强,应适度用草苫遮阴。将种姜置于室内堆放2-3天,姜堆上覆盖草苫。与此同时严格选种,淘汰瘦弱干瘪、肉质变褐或发软的姜块,选取姜块肥大、色泽鲜亮、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危害的健壮姜块做姜种。然后再进行催芽,催芽是生姜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方法很多,基本原理是保持22-25℃温度条件下分崩催芽20-25天即可达到播种要求,且幼芽饱满粗壮。可采用阳畦催芽,即在避风向阳处建阳畦,深0.6m-1.2m,长依种姜多少定,在底部及四周铺10cm厚的干草,将晒好的姜摆放其中,姜的百度以为宜,在姜块上盖15cm厚的干草,保持黑暗和疏松透气,最后架上拱架,盖好塑料薄膜,夜间加盖草帘,保证畦温20-25℃。分崩催芽时应注意姜种保湿,在保证透气的条件下,尽量增加覆盖物厚度,以减少水分蒸发。催芽标准为芽长0.5-2.0cm,粗0.5-1.0cm。
二、生姜整地施基肥
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松软透气、呈微酸性的肥沃壤土,深翻30cm以上,1亩施腐熟有机肥以上,过磷酸钙,整平耙细,高畦栽培,畦宽1.5cm包沟,高20cm以上,畦面上开3行10cm深的沟,可种3行。
三、生姜地膜覆盖栽培的播种
姜种块以左右大小为宜,出苗早,姜苗生长旺,产量高,若种块太小,则出苗迟,幼苗弱,单株产量低,商品性差,每块姜种上只留一个短壮芽,其余芽全部抹除,掰姜时发现芽基部或姜块断面变褐,应剔除。然后将掰好的姜块放入/kg的乙稀利溶液中浸泡15min,捞出后随即播种,可促进生姜植株分枝,增强长势,提高产量。我地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提前到3月下旬播种,比露地栽培提早1个多月。
播种前应满足底水,但不可把垄湿透,以利操作,用平播法排入种姜,即将姜块水平放入沟向,芽一致向南;南北沟向,芽朝西,放好姜种后用手轻轻按入泥中,使姜芽与沟面相平[8u58药材网www.8u58.com],种姜播后立即覆土4-5cm厚,然后耙平土面。一般1亩栽株,用种量。
生姜播种覆土后,趁土壤湿润,1亩用1kg除草醚对水20kg,均匀喷在姜沟及周围地面上,喷红时人员倒退操作,喷药后保持地面湿润。
生姜播种后,用宽1.2m的地膜拉紧于沟两侧的垄土,压紧地膜,沟底与上端膜的距离保持15cm,幼芽出土后,待苗与上端地膜接触时,打孔引出幼苗,5月下旬撤去地膜。
四、生姜田间管理
1、遮阴——生姜不耐强光和高温,5月中下旬去膜后要进行遮阴,8月上中旬去除,方法是用2-3cm粗的竹竿插于畦两侧,再在其上1.7-2.0m处绑横档小竹竿,,其上覆草。也可盖60-70%遮阳率的遮阳网,然后用绳固定。也可在行间插高秆或套种瓜类搭架遮阴,一般遮阴60%较适宜,遮阴不够,作用减少,遮阴过大,植株徒长,产量大幅度下降。
2、肥水管理——播种前浇足底水,播种半朋后第1次浇水,2-3天后第2次浇水,幼苗期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度65%-70%,夏季浇水以早晚为宜,暴雨后注意排涝,立秋后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较多,4-6天应浇水1次,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0%。
发芽期不需追肥,苗高30cm,发1-2个分枝时追1次苗肥,667平方米施硫酸铵或磷酸二铵20kg,立秋后结合拆姜棚追重肥,此期为姜膨大期,667平方米施饼肥75kg,处长合肥50kg,同时结合追肥第1次培土,以后结合浇水进行第2、3次培土。9月中旬追补充肥,667平方米施复合肥25kg。
3、病虫害防治——主要是姜瘟病,一般从7月份始发,高温多雨发病重,此病主要采用家业综合防治,如轮作换茬,严格选种等,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将病株四周0.5m内的健株一并去除,挖去带菌土壤,病穴内及四周撒消石灰1kg,并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倍液灌根,或50%的代森铵800倍液或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以防止病害继续发生。
4、及时收获——收种姜可与鲜姜在初霜到来前同时收获,也可提前至立秋时收获,也可提前至立秋时收获,一般不提倡早收,因易产生伤口引起病菌的侵入,鲜姜一般在初霜之前的11月上旬及时收获。
生姜属于喜温作物,山东生姜产区5月上旬的地温才能满足其发芽的温度要求。生姜不耐霜冻,霜降前即需收获,往往因生长期短而限制了其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此,利用地膜覆盖能提高地温这一特点,于贤昌等(1994)采用地膜覆盖并比正常播种期提前30天和15天播种,观察其生长与产量状况。盖膜的具体方法是:先开沟,沟距50厘米,沟深25厘米,浇底水后按19厘米的株距播种,播后覆土4厘米厚。最后用120厘米宽的地膜绷紧盖于沟两侧的垄上,取土压紧地膜,使沟底与上端膜的距离保持15厘米左右,1幅地膜可盖2行。种姜出苗后,待幼苗上端与地膜接触时撤除地膜。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均按常规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由于提高了地温,提早了播种期,比常规露地播种(不盖地膜)早出苗8~19天,从而使姜的生长期得以延长,同化器官得以提早壮大,表现为株高、茎粗增加,单株分枝数增多,单株叶面积增大,产量明显提高(表26)。
表26地膜覆盖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24可以看出,采用地膜覆盖并提早30天播种,增产效果好,比对照增产20%以上。播种后施1次除草剂,然后覆盖地膜,可省去拔草的麻烦,又可减少除草剂施用次数,效果更好。地膜覆盖作为一项新技术应用于生姜生产,不仅可以提早播种,延长生长期,还可以增温保湿,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并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中耕次数,因而省工省力,降低了成本。
完全是两种植物。姜黄(拉丁学名:.)又名:郁金、宝鼎香、毫命、黄姜等。姜黄芭蕉目,姜科版、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5m,根茎很发达,根粗壮,末端膨大呈块根;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叶顶端短渐尖;苞片卵形或长圆形,淡绿色,顶端钝,花冠淡黄色;花期8月。姜黄能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心痛难忍,产后血痛,疮癣初发,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又可提取黄色食用染料;所含姜黄素可作分
查看详细很高兴回答您提出的问题,可以的但最好是上午喝的,谚语早上喝姜晒参汤,晚上喝姜如砒霜的了。
查看详细其实,苦丁与菊花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苦丁有降压减肥的功效,菊花有明目的功效。苦丁茶饮用注意事项冬、春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对于患了风寒感冒的人,如恶寒无汗、鼻流清涕等,可吃些温热的食物,如生姜、荆芥等,祛除体内的寒气。此时饮用苦丁茶,会有碍风寒的发散,不利于感冒的治愈。虚寒体质的人,常常感觉手脚不温,畏寒怕冷。这种体质的人,平时可考虑吃羊肉、狗肉等温性食物以温阳散寒。若常喝寒
查看详细1、排汗降温。生姜中的姜辣素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加快血液循环,使毛孔张开,排汗量增大,随着汗液可带走体内的余热,有一定的防暑作用。2、防治肠胃炎。夏季细菌生长活跃,容易污染食物,引起急性肠胃炎。适当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沸水冲泡后饮之,能起到防治肠胃炎的作用。3、祛除风寒。夏季常吹空调,易受风寒,引起伤风感冒。喝点姜糖水,有助于驱除体内风寒。暑热和风热引起的感冒则不宜饮用。4、健脾胃。夏季
查看详细寒冷,干燥,湿热地区都吃生姜,不干燥四季分明区域可以种植生姜,要是象非洲,撒哈拉沙漠,迪拜地域都不能种植生姜,印度生姜自然种植基本上就没有,我国河南、河北的生姜种植是最好的,也是判断生姜标准的依据!山东的生姜种植有其型无其味,药典不录用中医医用。
查看详细1、生姜在我地什么季节播种为好?生姜在我区2-4月均可播种,一般来说在适播期内,提早播种,姜的生长期较长,可获得较高产量。而播种过晚,姜的生长期过短,产量会明显下降。所以姜在我地的播种期以3月上旬--4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农谚曾有“清明芋头,谷雨姜。”,就是这个道理。2、我地目前栽培的姜以哪些品种为主?我地目前栽培的姜品种主要有:本地大肉姜。3、姜的播种量一般是多少?种姜块以多重为宜?生姜的播种量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