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芪、人参皆有补气健脾之功,临床上二者常配伍应用。对这组药对的认识,历代医家有不少论述。《本经逢源》谓黄芪“同人参则益气”,《本草品汇精要》则谓黄芪“合人参、甘草,退劳役发热”。黄芪和人参同炖小鸡大补人参鸡汤主料:童子鸡1000克辅料:人参5克,黄芪1克,甘草1克,枸杞子2克,糯米50克,枣(干)5克,栗子(鲜)15克,白果(干)10克,洋葱(红皮)25克,调料:大蒜(白皮)8克,姜10克,盐4克,胡椒粉2克人参鸡汤的做法:1.糯米洗净,浸泡一夜,备用;2.栗子仁剖半;3.红枣去核;4.银杏在滚水中煮熟,去外皮,所有药材洗净备用;5.童子鸡的内脏掏空,洗净;6.在鸡肚内放入泡好的糯米和栗子仁、红枣、银杏,用细葱捆好;7.同时将两条鸡腿交叉绑好,以免糯米流出;8.把鸡放入砂锅内,加水烧开后,放入人参、当归、黄芪、甘草、枸杞、生姜、洋葱一起改中火炖1小时;9.待鸡肉和鸡肚内的原料熟透后,捞出药材和生姜、洋葱,放入盐、胡椒粉调味即可。制作要诀:砂锅炖鸡,一次加入足量的水,如将8碗水煮成3碗水,中途不要加冷水,以免影响汤的鲜度。食物相克:人参:人参不宜与茶同服,反黎芦[8u58药材网www.8u58.com],畏五灵脂,恶皂荚、卤碱,黑豆,动紫石英,黄芪:黄芪恶白鲜皮,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甘草:甘草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枸杞子:枸杞一般不宜和过多茶性温热的补品如桂圆、红参、大枣等共同食用。白果(干):白果忌与鳗鱼同食。中医认为,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功效。黄芪常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蜜制黄芪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古人不仅善用黄芪治疗疾病,而且善用黄芪补益身体。方法是,选用优质黄芪30~60克,加水适量,煎取浓汁,去渣后加入粳米100克、红糖少许,继续煮至粥快熟时,再加入陈皮末1克,煮沸片刻即可。早晚服食,可健脾养胃,补益元气。至于民间常用黄芪煨大枣,黄芪炖母鸡,黄芪煮黑豆,则更是美味佳肴、补益上品。常服黄芪可使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荣颜润肤,延年益寿。服用黄芪过量会导致胃肠胀气和腹泻。另外,在阴虚发热时不宜服用。
黄芪粥编辑本段粥方组成黄芪1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许。煮制方法将黄芪择净,切为薄片,用冷水浸半小时,水煎取汁,共煎两次,二液合并,分为两份,每取1份同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功效健脾补肺,益气升阳,固表止汗。适应症适用于肺脾气虚,中气下陷,表虚不固,汗出异常及平素易感冒等。粥义解说黄芪,又名北芪、绵黄芪、炙黄芪、生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中医
查看详细可以的,黄芪枸杞西洋参泡水,沸水冲饮有补气养阴生津,滋脾润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强壮身体,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功效:黄芪——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
查看详细可以一起吃.这三味都是温补气血,对女人来说是可以长期服用的食补佳品。当归:甘温质润,为补血要药。用于心肝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补血活血,能调经,为妇科要药。用于血虚或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养血润肠通便功效用于血虚肠燥便秘。黄芪: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胎动不安、子宫脱垂、气血两亏、阴虚不
查看详细补气养血当归性甘温质润,是补血养血圣药,黄芪可补气益脾,两者泡水喝,常用于治疗气虚倦怠乏力,头晕目眩,血虚面色无华、心悸心慌。如配伍熟地、鸡血藤等生血药泡水喝,补血养血效果更好。.活血调经当归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与黄芪一同泡水喝,不仅能改善痛经、还能改善阳气虚弱导致的月经量少,经血颜色暗沉。.益气固表用当归黄芪泡水喝,有益气固表、收敛止汗的功效,适用于脾肺气虚、卫气不固所致的表虚自汗、盗汗
查看详细黄芪是补气的,鹿茸是壮阳的,适用于阳气虚的病人;如果阴虚阳盛的人不应该喝
查看详细-准备食材-黄芪15克红枣12克枸杞12克西洋参2片当归1片-步骤-1.所有材料洗净,加水1000毫升一起煮滚后转小火继续煮20分钟,过滤即可。
查看详细如果是体型偏瘦、说话声音低下之人可以放些黄芪和党参之类的补品,如果人比较壮实、中气十足就没有必要
查看详细当归和黄芪是两味不同的中药饮片,可以配方使用,当然泡水喝也是配方的一种形式,所以只要病情需要就可以试用。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