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有哪些特征?

8u58药材网 / 微信群

(李志亮)

沙棘(desL.)别名醋柳、酸溜溜、酸刺、黄酸刺、酸醋柳、黑刺、察日嘎纳(蒙语)、达日布(藏语)。为胡颓子科落叶灌木或乔木。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以我国分布面积较广,主产西北、华北、西南地区。以果实入药。果实含维生素C、E、A等。维生素C相当于猕猴桃的2—8倍,枣的2—2.5倍,山楂的20倍,西红柿的150倍,苹果的20倍,居这些果菜之冠。沙棘果皮、果肉和种仁中所含的油具有抗辐射、抗疲劳、增强机体活力等作用。苏联用沙棘油制造宇航食品,能减轻宇航员失重的反应。我国运动员服用沙棘制剂后,肺活量增加,血色素亦趋增加;沙棘酒能清脑清心,新近国外正在研究从沙棘的茎皮中提取抗癌物质。沙棘具有如此高的药用价值,如何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意义深远。味酸涩,性温。有活血散瘀,化痰宽脑,补脾健胃的功能。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咳嗽痰多、呼吸不畅'食欲不振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树高2.5m。幼枝银白色鳞片,老枝栗褐色,有针刺,长1.5—6cm。叶互生具短柄,叶片线状披针形,长3—8cm,宽0.3—0.9cm,上部浅灰暗绿色,下部密被银白色鳞片。雌雄异株,花小,单性,先叶开放。雄花呈短穗状花序,花被2裂;雄蕊4,为花被所包围。雌花腋生,花被短管状,先端2裂,雌蕊1枚,子房上位。果实多为椭圆形,橙黄色或红色,多汁,果味酸甜,芳香。种子卵椭圆形,有纵沟,种皮光滑,有光泽,浅褐色(图15—28)。

图15—28沙棘形态图

1.果枝2.雌蕊3.雄蕊4.种子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特性

种子萌发后,先长出胚根,是主根系的开端,子叶破土而出,当主根长到5—7cm时,幼苗开始生长侧根,嫩枝生长加速,经过1.5—2个月,当主根长达14—20cm,1—2级分枝侧根发出,此时主根和一级根形成根瘤,初期呈白色,后期为褐色。其根瘤有固氮、吸水作用。到第二年,主根生长滞慢,侧根生长快并向水平方向辐射延伸,成龄植株的根系半径达10m以上。

开花与结实

沙棘为雌雄异株风媒传粉植物,花单性,结实前一年,叶腋中开始花芽分化。雄花芽分化早,雌花芽分化晚,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初,花芽分化定形后,雄株花芽比雌株大1—2倍,雄花鳞片5—10片,雌花为2片,由于雌雄株花芽大小不同及鳞片数量不一,可作为雌雄株形态区分标准。沙棘的花期一般在4—6月间,花粉落至柱头上经3小时开始萌芽、受精,而未授粉的柱头3—4天后呈带状螺旋形。从开花至果实完全成熟需要12—15周,座果率60—90%。沙棘的结果主要在二年生枝及当年生枝上,三年生枝上除了刺之外,儿乎每个芽子可坐果4—8个,不易发生生理落果,座果率较高。实生苗3龄为结果始期,4—5龄可进入盛果期,营养繁殖苗2—3年也可进入盛果期,其中根蘖苗两年可进入盛果期,如果结合适当修剪,可以调节生长与结果的矛盾,使树体更新复壮,延长结果年限。沙棘喜光,耐低温能力较强,2年生幼龄期可发出大量的根蘖条,这对防止土壤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沙棘野生林常分布在山区,一般在海拔1000m以上,在北部高纬度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河谷地带及缓坡丘陵的下部,在部分地区河谷、坡地山头都有分布,尤其在海拔1500—2100m以上,生长茂密,结果多;在南部地区由于海拔高度普遍较低,所以多分布于超过海拔1000m的山坡上,海拔1000m以下,也有零星分布。此外,还有人工沙棘林,多栽培在河谷、河滩小溪和湖泊沿岸、沼泽地边缘以及盐渍草甸。沙棘虽然比较粗生,但灌丛密度、生长情况及收获量与土壤条件有关。随着土壤中水溶性盐减少,腐殖质层及腐殖质含量百分比的增大,沙棘长势有明显改善趋势。沙棘生长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是不同的(表15—24)。

表15—24沙棘生态型的基本形态特征

以上资料说明,同一个种在不同生长环境条件下,其形态特征是有区别的,也是由于沙棘对生育环境适应的特点,同样带来了物候期的差异。表15—25说明了海拔的高低,影响了气温的变化,随着物候期的差异,低海拔地区物候出现早,生长期长,反之则迟而短。

表15—25海拔高度与沙棘物候期的关系

三、栽培技术

(一)种类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本属植物全世界有4个种,9个亚种。我国有4个种,5个亚种,例如:

1.肋果沙棘

(H..W..N.He)

又名黑刺,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

2.柳叶沙棘

(H..Don.)

分布于西藏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也有分布,为喜马拉雅山地区特有植物。

3.西藏沙棘

(H.tend)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

4.沙棘

(H..)

本种的原亚种我国不产。但其它亚种有产。例如:

1)中国沙棘(H..subsp.)又名沙棘,分布于河北、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四川。

2)云南沙棘(H..Rousi)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拉萨。

3)中亚沙棘(H..subsp.i)分布手新疆的塔什库尔县。

4)蒙古沙棘(H..subsp.)产于新疆伊犁等地。

5)江孜沙棘(H..subsp.)分布于西藏,锡金也有分布。

(二)繁殖方法

(1)有性繁殖

沙棘果实加工后,剩下的种子及时漂洗,干燥,贮藏在室温下,短期内的变化不大,若存放在潮湿的地方,发芽力很易丧失。育苗可在春秋两季进行,春播播前种子浸胀,有利出苗,播种深度3cm为宜,条播为好,行距10—Kcm。水分适宜,一星期后出苗,当幼苗出现第一对真叶后,开始间苗,当出现第四对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株距保持5cm。天气干旱应及时灌溉,否则土壤板结,出苗率低。秋季播种宜晚秋进行,种子不用处理,播后畦面覆盖,冬季浇水封冻,翌年出苗整齐。

(2)无性繁殖

插枝的选择与插期,是成活的关键,由于枝条本身生理学特性不同,即使同株枝条,其生根能力往往不同,插条最好选择中等成熟度的生长枝。因为太嫩枝条形成根原基差。且在基质上易腐烂,木质化枝条,虽然可以生根,但形成的根系弱,生长不良,也不太适用。由于枝条的发育情况受母株年龄、栽植条件、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影响而变化,故这些因素都能影响插条生根的能力。枝条采下后为避免干枯或风干,应放在阴处,喷水湿润和用湿麻布盖好。长途运输枝条应松散包装,中间填以湿苔藓或锯末等,采插条时间最好是清晨,因此时枝条中水分含量相对要多些,插期以6月中旬至8月末为好。

扦插方法:插条宜用锋锐的嫁接刀或芽接刀截取,取长7—10cm,下切面要求比芽低些,侧枝也应剪除,插条会很快生根。插条用生长刺激素处理,有助于发根,一般常用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处理,以吲哚丁酸处理效果最有效,浓度10—25ppm吲哚乙酸5—15ppm,处理时的水溶液温度持续保持在20—25℃,温度过高或过低效果均不佳。浸泡时间14—16小时,浸泡器皿中的溶液深度为1.5—3cm。一般头天晚上浸,翌日清晨取出,就可插入苗床,插时行株距为10—15×5—10Cm。

扦插管理:扦插最适宜气温20—30℃,生根阶段基质温度21—33℃,为使插条生根顺利,最重要的是在插条下端内部组织中形成根原基时期,基质温度应比空气温度高1—3℃沙棘嫩枝生根期对温度反应敏感,昼夜平均气温若降低2—4℃,则生根期推迟5天左右,而且枝条生长势弱,若加温会增加地上和根系的生长量,故基质加温,其发根率及总长度均比对照增加。此外,最适宜大气相对湿度90—100%,基质湿度为20—25%,故插后注意经常喷水,以形成叶面上的水膜,最好采用自动喷水形成人工雾,但过湿也不相宜。扦插可在大田或苗床中进行,由于发叶早于根,故需要荫蔽或者盖塑料布,适宜照度约为全光照的60—90%。如果大规模采条时,最好放在低温下,用塑料袋密封保存,待插时再启封。还可在大塑料棚下大量扦插。插后第二年春移植,株距15—17cm,行距30—60cm。

(三)造林整地

营造沙棘林应做一系列准备工作,如提高土壤肥力,进行休闲,耕翻土地灭除杂草,有条件的地方趁耕地时施基肥。如为山坡地,可按等高线开梯田,由于;沙棘对磷肥比较敏感,可酌情施过磷酸钙,有利植株生长。

栽培沙棘应采用1—2年生无性繁殖苗。雄株最好采用不同花期的植株,以利授粉期的延长,增加结实率,因此对雄株的花期应给予一定的注意。造林前应对苗木进行选择,苗冰标准见表15—26。

表15—26沙棘苗木标准

(四)栽植

最好在春季随起苗随栽植,成活率高,如果秋季栽植或冬季起苗、假植、越冬,再早春栽植,成活率降低。春季起苗与栽植,间隔时间越短,成活率越高,生长发育越快。种植密度以密植为好,即缩小株距,苏联曾在这方面做过试验,结果见表15—27、表15—28。

表15—27株行距对沙棘果实产量的影响

表中说明,前五年“阿尔泰新闻”不同配植方案的平均产量为46.4,60.8及67(100kg/ha),“卡杜尼河礼品”分别为52.2,73.8及76.8(100kg/ha)。后五年的果实产量比前五年高得多;如“阿尔泰新闻”分别为96.6,117.6及149.2(100kg/ha),“卡杜尼河礼品”分别为106、103.2及167.4(100kg/ha)。从中看出,株距2m的平均产果量比对照3m的高52.9—59.1%,说明沙棘果实产量与种植密度有直接关系。

对果实成熟期不同的类型或品种,可分片栽植,便于管理。栽植时,注意雌雄株合理的配比,一般8株雌株配植一株雄株。沙棘喜光,忌与速生树种相毗邻,在速生乔木树种密集的树冠下,沙棘生长不良或早枯。沙棘园需注意防风,特别在花期,以利授粉。据统计,无风地带单株产量可比易受风的开阔地提高1倍。因此在建立沙棘园之前,注意设防风林带。

表15—28不同株行距条件下的经济效益

栽植时按行距4m挖定植沟,在定植沟中按株距2m挖坑,苗木根茎埋深10—12cm。将根系理顺后撒上混有有机肥的混合土,然后覆土踩实并起垄,供灌水使用。栽后立即浇水,成活率高。若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植苗机栽植,能提高工效。

四、采收

沙棘果实8月底开始成熟,10月中旬完全成熟,果实中的含糖量、含酸量及维生素含量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成熟期,即果实成熟越早含糖量和维生素C含量越高,反之,果实成熟越晚,胡萝卜素含量和含油量越高。随着沙棘面积不断扩大,果实采收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当前我国采收以手工为主,在冬天未化冻前进行敲打,然后集中送往工厂加工。近年在苏联已研制成功一种新型采收装置——真空采收装置,与手工采收方法相比,可提高工效1—2倍,并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此外,在果实成熟期,该装置可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工作。这种采收装置可防止果实损失及损伤枝条。

在西北荒原上有一种植物,它的果实味酸而微甜,叶似柳叶,老百姓叫它“酸柳”,因它浑身上下长满了刺,又称它“黑刺”,其实它的大名叫沙棘。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一般高3~5米,枝灰白色,叶条形至线状披针形,两面都有银白色的腺鳞。春天,淡黄色的小花先叶开放。花后叶芽萌动,盛夏便是满树的浓绿。金秋,球形或卵形的小果,黄色或桔黄色,掩映在绿叶丛中。

小小的沙棘果,不过豌豆粒大,却含有VC、VE、VA等多种维生素。其中VC的含量是猕猴桃的2~8倍、桔子的20倍、苹果的400~800倍。昔日名不见经传的野果,如今已制成果酱、果酒、果汁,走进超级市场。药学家们对沙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发现它的叶和果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和血脂,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现在,沙棘冲剂已列为心血管病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和保健药物。前苏联宇航员服用沙棘制剂后大大减轻了失重反应,我国运动员服用沙棘制剂后,肺活量增加4.2%[8u58药材网www.8u58.com],血色素增加4.35%,心率下降4.36%。此外,沙棘果皮、果肉、种仁里所含的沙棘油治疗烧伤、烫伤、冻伤和各种溃疡效果甚佳。

沙棘的适应性极强。在砾石山坡或沙地上,它呈灌木状,有些枝条也变为棘刺,叶上的毛被增厚以减少水分蒸发。在水肥条件好的地方,它也能长成俊秀的乔木。西藏伯桑错湖区有一棵沙棘树,高17米,胸径近70厘米,绿荫如盖,堪称沙棘之王。

沙棘的根系发达,根深3~5米,根幅6~10米,纤维根密集成网,能封固沙丘,抵挡洪水或暴雨。它的根上有许多根瘤,固氮能力比起豆科植物毫不逊色。一亩沙棘林固氮相当于五十亩尿素,好像一座小小的化肥厂。沙棘枝条舒展,果实色黄而密集,欧洲一些国家将它作为城市园林的景观树种,法国用沙棘叶为病畜祛病扶壮,罗马尼亚用于制作护肤化妆品。

沙棘作为水土保持、固沙造林的优良树种和具有广阔开发利用前景的药用植物和经济植物正在荒原上茁壮成长,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李志亮)

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别名醋柳、酸溜溜、酸刺、黄酸刺、酸醋柳、黑刺、察日嘎纳(蒙语)、达日布(藏语)。为胡颓子科落叶灌木或乔木。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以我国分布面积较广,主产西北、华北、西南地区。以果实入药。果实含维生素C、E、A等。维生素C相当于猕猴桃的2—8倍,枣的2—2.5倍,山楂的20倍,西红柿的150倍,苹果的20倍,居这些果菜之冠。沙棘果皮、果肉和种仁中所含的油具有抗辐射、抗疲劳、增强机体活力等作用。苏联用沙棘油制造宇航食品,能减轻宇航员失重的反应。我国运动员服用沙棘制剂后,肺活量增加,血色素亦趋增加;沙棘酒能清脑清心,新近国外正在研究从沙棘的茎皮中提取抗癌物质。沙棘具有如此高的药用价值,如何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意义深远。味酸涩,性温。有活血散瘀,化痰宽脑,补脾健胃的功能。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咳嗽痰多、呼吸不畅'食欲不振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树高2.5m。幼枝银白色鳞片,老枝栗褐色,有针刺,长1.5—6cm。叶互生具短柄,叶片线状披针形,长3—8cm,宽0.3—0.9cm,上部浅灰暗绿色,下部密被银白色鳞片。雌雄异株,花小,单性,先叶开放。雄花呈短穗状花序,花被2裂;雄蕊4,为花被所包围。雌花腋生,花被短管状,先端2裂,雌蕊1枚,子房上位。果实多为椭圆形,橙黄色或红色,多汁,果味酸甜,芳香。种子卵椭圆形,有纵沟,种皮光滑,有光泽,浅褐色(图15—28)。

图15—28沙棘形态图

1.果枝2.雌蕊3.雄蕊4.种子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特性

种子萌发后,先长出胚根,是主根系的开端,子叶破土而出,当主根长到5—7cm时,幼苗开始生长侧根,嫩枝生长加速,经过1.5—2个月,当主根长达14—20cm,1—2级分枝侧根发出,此时主根和一级根形成根瘤,初期呈白色,后期为褐色。其根瘤有固氮、吸水作用。到第二年,主根生长滞慢,侧根生长快并向水平方向辐射延伸,成龄植株的根系半径达10m以上。

开花与结实

沙棘为雌雄异株风媒传粉植物,花单性,结实前一年,叶腋中开始花芽分化。雄花芽分化早,雌花芽分化晚,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初,花芽分化定形后,雄株花芽比雌株大1—2倍,雄花鳞片5—10片,雌花为2片,由于雌雄株花芽大小不同及鳞片数量不一,可作为雌雄株形态区分标准。沙棘的花期一般在4—6月间,花粉落至柱头上经3小时开始萌芽、受精,而未授粉的柱头3—4天后呈带状螺旋形。从开花至果实完全成熟需要12—15周,座果率60—90%。沙棘的结果主要在二年生枝及当年生枝上,三年生枝上除了刺之外,儿乎每个芽子可坐果4—8个,不易发生生理落果,座果率较高。实生苗3龄为结果始期,4—5龄可进入盛果期,营养繁殖苗2—3年也可进入盛果期,其中根蘖苗两年可进入盛果期,如果结合适当修剪,可以调节生长与结果的矛盾,使树体更新复壮,延长结果年限。沙棘喜光,耐低温能力较强,2年生幼龄期可发出大量的根蘖条,这对防止土壤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沙棘野生林常分布在山区,一般在海拔1000m以上,在北部高纬度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河谷地带及缓坡丘陵的下部,在部分地区河谷、坡地山头都有分布,尤其在海拔1500—2100m以上,生长茂密,结果多;在南部地区由于海拔高度普遍较低,所以多分布于超过海拔1000m的山坡上,海拔1000m以下,也有零星分布。此外,还有人工沙棘林,多栽培在河谷、河滩小溪和湖泊沿岸、沼泽地边缘以及盐渍草甸。沙棘虽然比较粗生,但灌丛密度、生长情况及收获量与土壤条件有关。随着土壤中水溶性盐减少,腐殖质层及腐殖质含量百分比的增大,沙棘长势有明显改善趋势。沙棘生长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是不同的(表15—24)。

表15—24沙棘生态型的基本形态特征

以上资料说明,同一个种在不同生长环境条件下,其形态特征是有区别的,也是由于沙棘对生育环境适应的特点,同样带来了物候期的差异。表15—25说明了海拔的高低,影响了气温的变化,随着物候期的差异,低海拔地区物候出现早,生长期长,反之则迟而短。

表15—25海拔高度与沙棘物候期的关系

三、栽培技术

(一)种类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本属植物全世界有4个种,9个亚种。我国有4个种,5个亚种,例如:

1.肋果沙棘

(H.neurocarpaS.W.LiuetT.N.He)

又名黑刺,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

2.柳叶沙棘

(H.salicifoliaD.Don.)

分布于西藏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也有分布,为喜马拉雅山地区特有植物。

3.西藏沙棘

(H.thibetanaSchlechtend)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

4.沙棘

(H.rhamnoidesL.)

本种的原亚种我国不产。但其它亚种有产。例如:

1)中国沙棘(H.rhamnoidesL.subsp.sinensisRousi)又名沙棘,分布于河北、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四川。

2)云南沙棘(H.rhamnoidesL.subspyunnanensisRousi)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拉萨。

3)中亚沙棘(H.rhamnoidesL.subsp.turkestanicaRousi)分布手新疆的塔什库尔县。

4)蒙古沙棘(H.rhamnoidesL.subsp.mongolicaRousi)产于新疆伊犁等地。

5)江孜沙棘(H.rhamnoidesL.subsp.gyantsensisRousi)分布于西藏,锡金也有分布。

(二)繁殖方法

(1)有性繁殖

沙棘果实加工后,剩下的种子及时漂洗,干燥,贮藏在室温下,短期内的变化不大,若存放在潮湿的地方,发芽力很易丧失。育苗可在春秋两季进行,春播播前种子浸胀,有利出苗,播种深度3cm为宜,条播为好,行距10—Kcm。水分适宜,一星期后出苗,当幼苗出现第一对真叶后,开始间苗,当出现第四对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株距保持5cm。天气干旱应及时灌溉,否则土壤板结,出苗率低。秋季播种宜晚秋进行,种子不用处理,播后畦面覆盖,冬季浇水封冻,翌年出苗整齐。

(2)无性繁殖

插枝的选择与插期,是成活的关键,由于枝条本身生理学特性不同,即使同株枝条,其生根能力往往不同,插条最好选择中等成熟度的生长枝。因为太嫩枝条形成根原基差。且在基质上易腐烂,木质化枝条,虽然可以生根,但形成的根系弱,生长不良,也不太适用。由于枝条的发育情况受母株年龄、栽植条件、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影响而变化,故这些因素都能影响插条生根的能力。枝条采下后为避免干枯或风干,应放在阴处,喷水湿润和用湿麻布盖好。长途运输枝条应松散包装,中间填以湿苔藓或锯末等,采插条时间最好是清晨,因此时枝条中水分含量相对要多些,插期以6月中旬至8月末为好。

扦插方法:插条宜用锋锐的嫁接刀或芽接刀截取,取长7—10cm,下切面要求比芽低些,侧枝也应剪除,插条会很快生根。插条用生长刺激素处理,有助于发根,一般常用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处理,以吲哚丁酸处理效果最有效,浓度10—25ppm吲哚乙酸5—15ppm,处理时的水溶液温度持续保持在20—25℃,温度过高或过低效果均不佳。浸泡时间14—16小时,浸泡器皿中的溶液深度为1.5—3cm。一般头天晚上浸,翌日清晨取出,就可插入苗床,插时行株距为10—15×5—10Cm。

扦插管理:扦插最适宜气温20—30℃,生根阶段基质温度21—33℃,为使插条生根顺利,最重要的是在插条下端内部组织中形成根原基时期,基质温度应比空气温度高1—3℃沙棘嫩枝生根期对温度反应敏感,昼夜平均气温若降低2—4℃,则生根期推迟5天左右,而且枝条生长势弱,若加温会增加地上和根系的生长量,故基质加温,其发根率及总长度均比对照增加。此外,最适宜大气相对湿度90—100%,基质湿度为20—25%,故插后注意经常喷水,以形成叶面上的水膜,最好采用自动喷水形成人工雾,但过湿也不相宜。扦插可在大田或苗床中进行,由于发叶早于根,故需要荫蔽或者盖塑料布,适宜照度约为全光照的60—90%。如果大规模采条时,最好放在低温下,用塑料袋密封保存,待插时再启封。还可在大塑料棚下大量扦插。插后第二年春移植,株距15—17cm,行距30—60cm。

(三)造林整地

营造沙棘林应做一系列准备工作,如提高土壤肥力,进行休闲,耕翻土地灭除杂草,有条件的地方趁耕地时施基肥。如为山坡地,可按等高线开梯田,由于;沙棘对磷肥比较敏感,可酌情施过磷酸钙,有利植株生长。

栽培沙棘应采用1—2年生无性繁殖苗。雄株最好采用不同花期的植株,以利授粉期的延长,增加结实率,因此对雄株的花期应给予一定的注意。造林前应对苗木进行选择,苗冰标准见表15—26。

表15—26沙棘苗木标准

(四)栽植

最好在春季随起苗随栽植,成活率高,如果秋季栽植或冬季起苗、假植、越冬,再早春栽植,成活率降低。春季起苗与栽植,间隔时间越短,成活率越高,生长发育越快。种植密度以密植为好,即缩小株距,苏联曾在这方面做过试验,结果见表15—27、表15—28。

表15—27株行距对沙棘果实产量的影响

表中说明,前五年“阿尔泰新闻”不同配植方案的平均产量为46.4,60.8及67(100kg/ha),“卡杜尼河礼品”分别为52.2,73.8及76.8(100kg/ha)。后五年的果实产量比前五年高得多;如“阿尔泰新闻”分别为96.6,117.6及149.2(100kg/ha),“卡杜尼河礼品”分别为106、103.2及167.4(100kg/ha)。从中看出,株距2m的平均产果量比对照3m的高52.9—59.1%,说明沙棘果实产量与种植密度有直接关系。

对果实成熟期不同的类型或品种,可分片栽植,便于管理。栽植时,注意雌雄株合理的配比,一般8株雌株配植一株雄株。沙棘喜光,忌与速生树种相毗邻,在速生乔木树种密集的树冠下,沙棘生长不良或早枯。沙棘园需注意防风,特别在花期,以利授粉。据统计,无风地带单株产量可比易受风的开阔地提高1倍。因此在建立沙棘园之前,注意设防风林带。

表15—28不同株行距条件下的经济效益

栽植时按行距4m挖定植沟,在定植沟中按株距2m挖坑,苗木根茎埋深10—12cm。将根系理顺后撒上混有有机肥的混合土,然后覆土踩实并起垄,供灌水使用。栽后立即浇水,成活率高。若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植苗机栽植,能提高工效。

四、采收

沙棘果实8月底开始成熟,10月中旬完全成熟,果实中的含糖量、含酸量及维生素含量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成熟期,即果实成熟越早含糖量和维生素C含量越高,反之,果实成熟越晚,胡萝卜素含量和含油量越高。随着沙棘面积不断扩大,果实采收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当前我国采收以手工为主,在冬天未化冻前进行敲打,然后集中送往工厂加工。近年在苏联已研制成功一种新型采收装置——真空采收装置,与手工采收方法相比,可提高工效1—2倍,并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此外,在果实成熟期,该装置可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工作。这种采收装置可防止果实损失及损伤枝条。

沙棘是一种什么水果呢?

沙棘(拉丁学名:.)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中国西北部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植物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

查看详细

沙棘是什么样的水果、具体说一下?

沙棘,是一种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中国西北部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植物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

查看详细

沙棘有什么好?

沙棘可以在沙漠里面生存,所以经常会被用来做沙漠绿化,它味道酸甜可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这些营养物质对我们人体健康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加快肠胃的蠕动速度,促进消化,让肠胃可以更加畅通,还可以抑制我们皮肤的黑色素的生成和延缓衰老的功效。

查看详细

沙棘果多少钱一斤?

市面上沙棘果很多种,大体上来说是分为大果沙棘和小果沙棘。您这个图片是大果沙棘。大果沙棘相比较小果而言,果肉更加丰厚,颗粒也很饱满。吃起来不那么酸。从您放的这个图来看,零售价119

查看详细

沙棘果有哪些营养价值?

沙棘果中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含量丰富,尤以维生素C含量最高,几乎居一切果、蔬之冠。每百克沙棘果中含维生素C可高达800~850毫克,最高可达2100毫克以上;含维生素E15~220毫克;维生素A的含量则相当于豆油的20~30倍。沙棘果含脂肪约11%,大部分由不饱和脂肪酸所组成,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并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可有效地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7-29

药材供应

2025-04-30 09:37:02
查看更多

种苗价格

2025-04-30 09:37:02
查看更多
寻岐黄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