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良)
巴豆(.)别名江子、巴米、刚子、猛子仁。为大戟科木本。主产四川、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区。以种子入药。种子含巴豆油,油中含巴豆油酸、巴豆酸、油酸、亚油酸等9种酸的甘油酯;另外含有巴豆醇二酯、巴豆醇三酯等。其中巴豆醇二酯有致癌作用。药理试验证明巴豆油是最剧烈的泻药,外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味辛,性热,有大毒。有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等功能,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等症,外用治恶疮、疥癣、疣痣。此外,有杀灭钉螺的作用。
一、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或灌木,树高2—7m,幼枝疏被星状毛。叶片卵形、矩圆状卵形,先端渐尖,长5—13cm,宽2.5—6cm,掌状三出脉,两面疏被星状毛,基部有2腺体。总状花序顶生,花小,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在上,雌花在下;雄花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数,花丝在芽内弯曲,花盘腺体与萼片对生;雌花花萼5裂,宿存,无花瓣,子房3室,密被星状毛。蒴果长圆形,有3钝棱。种子长卵形,淡黄褐色(图15—12)。
图15—12巴豆形态图
1.花枝2.果枝3.雄花
二、生物学特性
巴豆是常绿植物,休眠期很短,4—5月老叶逐渐枯萎脱落,同时萌发新叶。用种子繁殖,一般树龄5—6年就会开始开花结果,花期3—6月,果期6—10月。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不耐寒,怕霜冻。在冬季备较长时间气温低于3℃的地方,叶片就会受冻枯萎,嫩梢也被冻死。一般栽培于年平均气温17℃以上,年降雨量左右,全年日照1000小时以上,无霜期300天以上的地区为宜。
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各类土壤都能生长。地势宜背风向阳,当风处栽培的易产生大量:落花落果;荫蔽处栽培的生长缓慢,结实很少。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1.种子直播
零星栽培多采用种子直播。不必普遍翻地,按株行距2.7—3×3m挖穴深约30cm,穴中施腐熟堆肥或熏土与土混匀。于2月下旬播种。播种前取出留种果实,剥去果壳。每穴播种子4—5粒,覆细土厚3—4cm。
2.种子育苗移栽
苗床土地应深耕细耙,作高畦宽133cm,施堆肥或圈肥作基肥。2月下旬播种,按行距27—30cm在畦上横开播种沟。每行播种子25—30粒。每亩用种量12—15kg。播种后浇粪水,覆细土将沟盖平。4月上旬出苗,苗齐后按株距7—10cm间苗。苗期勤除草,追肥1—2次。冬季有霜冻的地方要搭棚防冻。幼苗生长1—2年,苗高70—100cm时移栽,以3—4月移栽最佳,可避免霜冻和冬旱影响成活。先按株行距3.3—4m挖穴,穴中施堆肥及熏土与土混匀。然后每穴带土栽苗1株,填土压紧后浇水。
(二)田间管理
直播的当年中耕除草、追肥2—3次;次年春间苗,每穴留壮苗1株。移栽的和直播苗2—3龄的,春、夏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并培土,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以后每年只冬季中耕、追肥1次。直播的或移栽的,幼苗期要注意浇水防旱,保持土壤湿润。
(三)虫害及其防治
尺蠖(eh.)咬食叶片,可喷90%敌百虫800倍液毒杀。
(四)留种
留种宜采收8—9月成熟的果实,称为伏子,颗粒大而饱满,适宜作种。10月以后成熟的果实,称为秋子,颗粒小而轻,多空壳,不宜作种。采回的果实应晾干或晒干贮存;未干就贮存会降低发芽率,甚至不能发芽。
四、采收与加工
树龄5—6年开始结果。于8—10月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用竹竿击落果实。收集放室内堆积2—3天后,晾干或晒干,也可炕干。碾去果壳,筛出净种子即为巴豆米。脱粒时要防止人畜中毒,脱粒地点不能靠近饮水处或鱼池,脱粒后要将场地清扫干净。
(张士良)
巴豆(CrofontigliumnL.)别名江子、巴米、刚子、猛子仁。为大戟科木本。主产四川、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区。以种子入药。种子含巴豆油[8u58药材网www.8u58.com],油中含巴豆油酸、巴豆酸、油酸、亚油酸等9种酸的甘油酯;另外含有巴豆醇二酯、巴豆醇三酯等。其中巴豆醇二酯有致癌作用。药理试验证明巴豆油是最剧烈的泻药,外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味辛,性热,有大毒。有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等功能,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等症,外用治恶疮、疥癣、疣痣。此外,有杀灭钉螺的作用。
一、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或灌木,树高2—7m,幼枝疏被星状毛。叶片卵形、矩圆状卵形,先端渐尖,长5—13cm,宽2.5—6cm,掌状三出脉,两面疏被星状毛,基部有2腺体。总状花序顶生,花小,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在上,雌花在下;雄花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数,花丝在芽内弯曲,花盘腺体与萼片对生;雌花花萼5裂,宿存,无花瓣,子房3室,密被星状毛。蒴果长圆形,有3钝棱。种子长卵形,淡黄褐色(图15—12)。
图15—12巴豆形态图
1.花枝2.果枝3.雄花
二、生物学特性
巴豆是常绿植物,休眠期很短,4—5月老叶逐渐枯萎脱落,同时萌发新叶。用种子繁殖,一般树龄5—6年就会开始开花结果,花期3—6月,果期6—10月。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不耐寒,怕霜冻。在冬季备较长时间气温低于3℃的地方,叶片就会受冻枯萎,嫩梢也被冻死。一般栽培于年平均气温17℃以上,年降雨量1000mm0左右,全年日照1000小时以上,无霜期300天以上的地区为宜。
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各类土壤都能生长。地势宜背风向阳,当风处栽培的易产生大量:落花落果;荫蔽处栽培的生长缓慢,结实很少。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1.种子直播
零星栽培多采用种子直播。不必普遍翻地,按株行距2.7—3×3m挖穴深约30cm,穴中施腐熟堆肥或熏土与土混匀。于2月下旬播种。播种前取出留种果实,剥去果壳。每穴播种子4—5粒,覆细土厚3—4cm。
2.种子育苗移栽
苗床土地应深耕细耙,作高畦宽133cm,施堆肥或圈肥作基肥。2月下旬播种,按行距27—30cm在畦上横开播种沟。每行播种子25—30粒。每亩用种量12—15kg。播种后浇粪水,覆细土将沟盖平。4月上旬出苗,苗齐后按株距7—10cm间苗。苗期勤除草,追肥1—2次。冬季有霜冻的地方要搭棚防冻。幼苗生长1—2年,苗高70—100cm时移栽,以3—4月移栽最佳,可避免霜冻和冬旱影响成活。先按株行距3.3—4m挖穴,穴中施堆肥及熏土与土混匀。然后每穴带土栽苗1株,填土压紧后浇水。
(二)田间管理
直播的当年中耕除草、追肥2—3次;次年春间苗,每穴留壮苗1株。移栽的和直播苗2—3龄的,春、夏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并培土,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以后每年只冬季中耕、追肥1次。直播的或移栽的,幼苗期要注意浇水防旱,保持土壤湿润。
(三)虫害及其防治
尺蠖(BoarmiaeosariaLeeh.)咬食叶片,可喷90%敌百虫800倍液毒杀。
(四)留种
留种宜采收8—9月成熟的果实,称为伏子,颗粒大而饱满,适宜作种。10月以后成熟的果实,称为秋子,颗粒小而轻,多空壳,不宜作种。采回的果实应晾干或晒干贮存;未干就贮存会降低发芽率,甚至不能发芽。
四、采收与加工
树龄5—6年开始结果。于8—10月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用竹竿击落果实。收集放室内堆积2—3天后,晾干或晒干,也可炕干。碾去果壳,筛出净种子即为巴豆米。脱粒时要防止人畜中毒,脱粒地点不能靠近饮水处或鱼池,脱粒后要将场地清扫干净。
巴豆(性辛、热)和番泻叶(性苦,大寒)药性相反---a;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树的成熟种子。【性味与归经】辛、热。有大毒。入胃、大肠经。【功效】泻下逐水,劫痰,蚀疮。【临床应用】1.用于寒积便秘,水肿腹水。巴豆药性猛烈,为温通峻下药,能祛寒积而通便秘,泻积水而消..b;番泻叶【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狭番泻叶或尖番泻叶的叶片。【性味与归经】甘、苦,大寒。入大肠经。【功效】泻热导滞。【临床应用】用于热结便
查看详细据说,生吃的结果是它的毒性更强。吃多了更容易中毒。当然,想吃这个的都是想要这个毒性的,让自己畅快地排泄一下。网上搜索了一下,一般都是吃一到二颗。要快的话,生吃的话,还是先吃一颗吧,这样稍微安全一些。
查看详细种仁含脂肪油约40-60%,油中含巴豆树脂,系巴豆醇、甲酸、丁酸及巴豆油酸结合而成的酯,有强烈的致泻作用。此外,含蛋白质约18%,其中包括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毒素。另含有巴豆甙1-3.8%、精氨酸、赖氨酸、解脂酶及一种类似蓖麻碱的生物碱。巴豆油中含有辅致癌物。为无色树脂状物,经水解后产生辅致癌物A3及致癌物B2。别以为那是松子儿!
查看详细巴豆,(学名:)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巴豆树为常绿乔木,高6~10米。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有助于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寒邪食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水肿腹大、痰饮喘满、喉风喉痹、痈疽、恶疮疥癣。有小毒,须慎用。产于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查看详细巴豆辛热,有大毒,属于热性泻药,可温肠泻积、逐水消胀、宿食积滞以及涤荡肠胃中的沉寒痼冷。也常用于外疗疮疡,破积解毒。此外,巴豆油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内服有峻泻作用,有很强的杀虫抗菌能力。巴豆生长习性:生于村旁或山地疏林中,或仅见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怕霜冻。喜阳光,在气温17-19℃、年雨量、全年日照1000h、无霜期300d以上的地区适宜栽培,当温度低于3℃时幼苗叶全部枯死。以阳光充足、土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