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及形状英文名称或、、,来源于拉丁语,意为“小龙”,系由法语“”讹用而来。学名为ulusL.音译名塔里根,别名香艾、椒蒿、狭叶青蒿、龙蒿、艾蒿()、小龙()、龙艾、龙蒿草、线叶蒿(mwood)蛇蒿,菌陈蒿等。属于菊科(,)蒿属(),为多年生丛生型芳香草本植物,有两种茵陈草,法国茵陈草和俄罗斯茵陈草,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前者花小,黄色或绿白色,下垂,极少充分开放;俄罗斯茵陈草开花,花没有香味。法国茵陈草比俄罗斯茵陈草更令人喜爱.常见的茵陈草为法国茵陈草,英文名,又叫德国茵陈草[8u58药材网www.8u58.com],呈丛生状。地上茎直立,株高厘米,开展度60厘米。植株无毛,茎略呈木质,多分枝,分枝近直立。叶呈线形,细长,光滑,绿色,长约5厘米,叶片无裂片,香味芬芳,有甘草和鲜罗勒似特殊草香,并带有茴香味,味甜。每年7月份收获,适宜在温暖、阳光充足处生长。
茵陈茶好处:茵陈对人体结核杆菌有完全的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显著的消热利湿,清肝利胆,降血压等作用,对湿热黄疸、黄疸型肝炎、胸胁胀痛、胆囊炎、胆石症以及高血压、心烦失眠,头晕目眩的作用。茵陈茶具有显著的保肝的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茵陈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及胆红素的排出,而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属中医“阳黄”范畴。多因内外合邪,致使湿热蕴结
查看详细1、将新鲜茵陈30克(干茵陈10克)清洗干净。用干净的清水将茵陈浸泡10分钟左右。3、再用流动的清水将茵陈冲洗干净。4、将1000毫升的水倒入锅中,加入茵陈。5、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5分钟左右。6、将煮好的茵陈水过滤出来,然后饮用就可以了。扩展资料1、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2、茵陈
查看详细紫菀可止咳化痰,茵陈可除湿清热。一起用虽无毒,但不是好的配伍。虚寒咳嗽紫菀可加黄芪制半夏生姜,虚热可加知母贝母。止咳药一般不用茵陈。
查看详细1、性状不同: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艾蒿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
查看详细茵陈草又名:白蒿、蛇蒿草、龙蒿草、他力干原产地:欧洲,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据《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及《抗肿瘤中草药》著载,茵陈以果穗精油含量较多,主要成分有β-蒎烯、茵陈炔酮、茵陈原色酮、茵陈烯酮等,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湿热、退黄疽作用。长期饮用,保肝利胆,有直接阻碍肝胆系统肿瘤细胞增殖的功效。但是白蒿和茵陈虽是同一个植物,但形态不同。不同月份
查看详细茵陈蒿《本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生用。【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效与应用】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用于黄疸。本品苦泄下降,寒能清热,善清利脾胃肝胆的湿热,使之从小便排出,故为治黄疸要药。若湿热阳黄,可配伍大黄、栀子,即茵陈蒿汤。若寒湿阴黄,多与附子、干姜等配用,如茵陈四逆汤。此外,本品亦可用于湿疮瘙痒,流黄水,乃取其清湿热之功。可煎汤内服或外洗。【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