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是红豆吗?

8u58药材网 / 微信群

是的。赤豆又叫红小豆、红豆,有消暑的作用。性味:甘酸、平、无毒。归经:入心、小肠、肾、膀胱。功效:除热毒,散恶血,消胀满,利小便,通乳。主治:痈肿脓血,下腹胀满,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烦热,干渴,酒病,痢疾,黄疸,肠痔下血,乳汁不通;外敷治热毒痈肿,血肿,扭伤。禁忌:阴虚而无湿热者及小便清长者忌食。说明:赤豆又名饭赤豆,以粒紧、色紫、赤者为佳,煮汁食之通利力强,消肿通乳作用甚效。但久食则令人黑瘦结燥。中药另有一种红黑豆,系广东产的相思子,特点是半粒红半粒黑,请注意鉴别,切勿误用。验方参考:1、赤豆同鲤鱼(或鲫鱼)煮汤服食,利水消肿,治脚气甚效,兼治小儿夏日因血热而致的多发性疖肿。2、赤豆120克,煮汤当茶饮,治水肿。3、赤豆250克,煮粥食,可通乳。4、赤豆微炒,水煎代茶随意饮服,治产后恶露不下,腹痛。5、治误吞玻璃渣:赤豆适量煮熟,尽量饮服,然后再服泻剂,赤豆和玻璃同大便排出。6、赤豆用水浸软,捣烂,用水或醋或蜂蜜或鸡蛋清适量,调成膏状,外敷患处,治腮腺炎,热疖。7、赤豆研成粉末,用冷水调敷患处(已溃烂的疮疡,敷在疮口周围,以便排脓),一日两次,治热毒痈[8u58药材网www.8u58.com],外伤血肿及扭伤。8、赤豆粥:赤豆30-50克,水煮至半熟,放入粳米100克同煮粥,以淡食为宜,加白糖调味食用亦可。有健脾益胃,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通乳作用。适用于水肿病,下肢湿气,小便不利,大便稀薄,身体肥胖,产后乳汁不足等症。9、茅根赤豆粥:鲜茅根200克(干品用50克)洗净,水煎半小时后去渣,放入粳米200克,同煮粥服食,可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赤小豆不是红豆。

两者虽然颜色相同,但是形状不同。赤小豆是细长的,稍扁,个头较小,有红有黑,红如朱,黑如漆,有毒。赤小豆比较难煮烂,吃着比较硬,一般适合煮汤。红豆呈圆柱状,表面为暗棕红色,久煮会粘稠,一般适合熬粥。两者外形如下图所示:

    【红豆】又名:相思豆、红饭豆,是一种生长在岭南地区的植物,果实鲜红色,个头稍大,常用来做豆沙,有祛湿作用。 红豆主要供食用。

【赤小豆】又名:赤豆、饭豆、蛋白豆、赤山豆。赤小豆主要用于中药材,常与红豆混用,具备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等功效。全国各地普遍栽培。赤小豆可整粒食用,也可用于煮饭、煮粥、做赤豆汤或豆沙馅。

药用功效

1、性平,味甘、酸,能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

2、利尿作用,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患者均有益。

3、富含叶酸,产妇、乳母吃红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4、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

5、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6、治疗肝硬化腹水。

常吃赤小豆,可以清血、消除内脏疲劳,对心脏病和肾脏病患者特别有益。此豆还有“久食瘦人”的说法,对老年性肥胖症,有一定的减肥效用。

是的。不过此红豆非彼红豆(相思豆)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功能: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主治:1、水肿,脚气:赤小豆有利水消肿及健脾之功。2、湿热黄疸,热淋等:赤小豆利水,亦清小肠火,可使湿热从小便出。3、热毒疮疡,痈疽,丹毒,痄腮等:赤小豆外用能清热解毒,散瘀排脓消痢。4、便毒下血,肠痈等:取本品散血、解毒消痈之功。入药部位:种子。赤小豆,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赤小豆的种子。具有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的功效。主治水肿,脚气,黄疸,淋病,便血,肿毒疮

查看详细

赤小豆适宜什么样的人?

尿多之人不适合吃赤小豆。赤小豆有利尿作用,能通利水道,尿多之人忌食。扩展资料一、赤小豆的功效赤小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核黄素,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因此,适量食用赤小豆可帮助解酒、解毒,对心脏病、肾病、肝病水肿也有一定的辅疗作用。赤小豆的功效非常多,日常可适量食用,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的同时还能防病治病。1、食用赤小豆有补气血、生乳作用,对产妇有通乳汁、补身体、促康复

查看详细

赤小豆能常吃吗?

不能常吃。赤小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身体消瘦之人忌食。晋代名医陶弘景说赤小豆“: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瘦。”《食性本草》载赤小豆“:久食瘦人。”《本草纲目》载“: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故而在食用赤小豆时应当注意不能久食。目前医药界认为,赤小豆虽然无毒,但是人们的体质各不相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以赤小豆为营养品。如小孩平素吃东西较少,食欲不佳、营养欠佳、大便

查看详细

赤小豆冷水浸泡一天后变色说什么?

赤小豆用冷水浸泡一天后是要掉色的,水会变成红紫色,这不会影响赤小豆的食用价值。赤小豆煮之前是需要浸泡的,不过时间不用泡太久,一般两三个小时即可,赤小豆营养价值很高,可以和黑米等一起煮粥吃。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8-07

药材供应

2025-03-30 15:47:10
查看更多
寻岐黄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