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赤松)
刺五加〔(Rupr..)Harms〕别名刺拐棒,刺老牙等。为五加科多年生落叶灌木。主产黑龙江小兴安岭,在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也有分布。树皮可作五加皮入药,民间多用根及根茎。另外,对茎、叶、果实部分的研究证明都有医疗效果。根部含有多种甙类、为五加甙B1,五加甙E1,β-谷甾醇葡萄糖甙,紫丁香甙,乙基半乳糖甙;此外尚含l-芝麻脂素和异白蜡树定。近些年来研究证明,刺五加有类似人参样作用,属于“适应原”性药物。树皮味辛,性温,有祛风除湿、强筋骨功能;根及根茎有扶正固本、益智安神、健脾补肾等功效。用于脾肾阳虚,腰膝酸软体虚无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症。
一、形态特征
高1—3m,多分枝,茎枝通常密生细长倒刺,有时少刺或无刺。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5—12cm,具细刺或疏毛;小叶5,稀4(或3),叶椭圆状倒卵形至长圆形,长7—13cm,下面沿脉有淡褐色刺,边缘有锐尖重锯齿,小叶柄长0.5—2.2cm,被褐色毛。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4聚生,花多而密,总花梗长5—7cm,无毛;花梗长1—2cm花萼无毛,几无齿或有不明显5齿;花瓣5,黄白色,卵形;雄蕊5;子房5室,花柱合生成柱状。核果浆果状,近球形或卵形,长约8mm,紫黑色,干后具明显5棱,先端有宿存花柱。种子4—5个,扁平,新月形(图14—106)。
图14—106刺五加形态图
1.果枝2.花3.根及根茎4.柱头5.雄蕊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刺五加多生长在土壤比较湿润,腐殖质层深厚、土壤微酸性的杂木林下及林缘。气候夏季受太平洋暖风影响温暖湿润,冬季受西伯利亚寒风影响,严寒少雪,自然生长期100—120天。其生长发育情况见物候期表(表14—89)。
表14—89刺五加物候期
(二)物候期
三、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刺五加9—10月份果实成熟,但种胚并没有发育成熟,无论是当年秋播或翌年春播都需要经过一个夏季在温、湿度适合的情况下完成形态后熟和经过一个冬季(低温)完成生理后熟之后才能萌发。种子寿命三年,实用年限二年。
收取果实,浸泡1—2天,搓去果皮,漂洗后收取种子,混拌二倍湿砂,放在花盆或木箱内,在20℃左右温度下催芽。每隔7—10天翻动一次,约经3个月左右,待种子有50%左右裂口时,放在3℃以下低温处贮藏,于第二年4月中旬播种,5月份出苗。也可采用与刺五加天然种子繁殖类似的方法,即将收取的种子立即播种或翌年6、7月播种,待第三年5月出苗。
做宽约1m、长5—10m的育苗床,床土要深翻,耙细。平整床面后,浇透底水,按8×8cm等距播种,每穴2—3粒种子,播后覆土2cm左右,土上盖3—5cm厚树叶等物。发现出苗时要去掉覆盖物,适当浇水保持床土湿润,幼苗期要设遮荫帘并保持床面无杂草,生长2年后移栽。
刺五加种子空瘪的较多,加上有胚后熟休眠,用种子繁殖有一定难度,所以也可用扦插和分株等方法繁殖。
2.扦插繁殖
在采挖刺五加根的时候,将茎枝或分蘖枝收取,剪成20cm左右具2—5个芽的枝条,扦插于插床内,并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如在春季扦插要用薄膜覆盖,保持:25℃左右的温度;夏季扦插要搭设遮荫棚,在天然林内杄插可在床面上盖一层枯枝落叶。如秋季剪取茎枝可将剪取的枝条剪截约20cm长,装在塑料袋内放冰箱或冷窖内保存,待扦插时取出。
利用半木质化嫩枝扦插效果很好。于6月中、下旬剪取半木质化嫩枝,插条只留一个掌状复叶或将叶片剪去一半,将插条在吲哚丁酸溶液中沾一下,促进插条生根。为保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插床上应覆盖薄膜;为避免强光直射,在插床上再搭帘遮荫。每天浇水1—2次,并适当通风,约20天左右生根,生根后去掉薄膜,生长一年后移栽。
3.分株繁殖
刺五加植株地下茎发达,多在地面下10—20cm左右的土层内向四周延伸,顶端形成越冬芽,所以植株周围每年都可萌发出一些幼株,可在早春将这些分蘖株剪下,挖穴定植。这种方法成活率高,生长快。
移栽时选土层深厚的山坡地、林边空地、荒地均可栽植,按2×2m株行距挖穴定植。
四、采收与加工
刺五加实生苗生长缓慢,而根茎上萌发的幼株生长较快,年生长量可达50cm左右,因此人工栽培的分蘖株要生长3—4年后采收,而实生苗则需要更长时间才能采收。
药用根皮的五加皮,夏秋二季挖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后放干燥处贮存。
药用根、根茎及茎的,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或春季树液流动前采收。去掉泥土,切成30—40cm长,晒干后梱成小捆或采收后切成5cm左右长的小段,晒干后装袋保存。
药用叶可在8月份采摘,干燥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