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译。
“没药”的“没”读音是“mò”,因此又可写作“末药”,是阿拉伯语“murr”的一种近似的译音。英文是myrrh。
没药树原产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以及西亚的阿拉伯地区。中国对没药的记载唐代就开始出现,可能是随着丝绸之路传播过来的。
唐人李珣所著《海药本草》早已亡佚,只有一部分保存于后世的药典之中。据该书记载:“没药,生波斯国,是彼处松脂也。状如神香,赤黑色,味苦、辛,温,无毒。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凡服皆须研烂,以热酒调服,近效。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尔。”
没药,不是好怪名字,是不知而为怪。没,字义解释是潜入水中土里而见不到意思。实际,中药中的“乳香”“没药”同是一种树脂,挂于树干的称“乳香”,滴下埋于土里的就叫“没药”,意思是埋干土中的药物。伤科医生多“乳香”“没药”同用,功效行气活血、疗伤止痛、外用消肿止血。
乳香[8u58药材网www.8u58.com],没药;产自伊朗;
更有;青黛;
西班牙;西红花;
中国引种后,【称为,藏红花】
中药没药,读音是:mo(墨)药,这样就可以理解了。
没药则来自一种会渗出芬芳的树脂的灌木或乔木,其树脂可用以制成香水和香精。圣经中所提及的没药多指一个品种,不过,可能也包括另一品种,因为它们生长在同一区域,外形也相似。这两种树是阿拉伯、埃塞俄比亚和东非索马里海岸的土产,所出产的树脂供应市场大部分的没药。两个品种都是矮小繁茂的灌木或小树,树枝粗壮、硬直而多刺,生长在岩石志地区,尤其是在石灰石山上。树的外皮和木质都有浓烈的香味,树干和树枝会自然地渗出树脂,树脂的味道苦涩且有点刺激,一点也不可口,但曾一度被医药界重视,用作止血的药物。若与酒调和饮用,可达止痛的功效,固此耶稣被钉十字架时,有“拿没药调和的酒给耶稣,他却不受”(可15:23)的记载。在东方,没药被推崇为芳香的物质、香料和药物,古代埃及人在庙中燃烧没药,并用以裹尸;犹太人也用没药来膏抹尸体。在希伯来人眼中,没药是一种贵重的香料。
就是没药。这是开方者的书写习惯问题。比如明没药,滴乳香,肥知母等等,就是没药、乳香和知母。
查看详细是药三分毒,看医生怎么用,用的好,是活血药,用的不好,就是毒药
查看详细这个是很原始的中医典籍里才有的药物,也或者可以在道家的方书里见到,但是具体是什么,和现在的乳香、没药有什么关系和区别,我也不知道
查看详细乳香、没药属于树脂类中药材,没有煅炙品,因为加热容易融化,有醋炙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火加热,醋淋喷洒,至表面微融颜色加深即可,冷却。
查看详细没药阿拉伯语murr或波斯语mor的汉译。这是古代西方最重视的香料和药膏,以波斯、阿拉伯及非洲东北地区最为著名,味芳烈而苦。《诸蕃志》卷下载:“没药出大食麻啰抹国。其树高大,如中国之松,皮厚一二寸,采时先据树下为坎,用斧伐其皮,脂溢于坎中,旬余方取之。”《政和证类本草》亦载,“没药生波斯国,今海南诸国及广州或有之。”据洛佛()研究,没药之名始于宋代,主要产于大食和东阿非利加洲。宋代文献中的没药,主
查看详细乳香、没药,主要分布于热带非洲和亚洲西部。适合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坡地。乳香,为橄榄科、常绿乔木的凝固树脂。中药名,乳香,别名熏陆香。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的胶树脂。主要分布于北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以及南阿拉伯半岛。没药,又名末药、炙没药。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主要分布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以及印度等地。主要采集由树皮裂缝处,渗出的白色油胶树脂,在空气中变成红棕色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