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叶青、大红袍,二红袍、小椒、秋椒。目前最受欢迎的品种是大红袍,该品种味大味好颗粒大,平时产量高,是建花椒园的最佳品种,做篱笆墙也是几个品种都可以的。
花椒:
花椒(学名:.)是芸香科、花椒属落叶小乔木,高可达7米;茎干上的刺,枝有短刺,当年生枝被短柔毛。叶轴常有甚狭窄的叶翼;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稀披针形,叶缘有细裂齿,齿缝有油点。叶背被柔毛,叶背干有红褐色斑纹。花序顶生或生于侧枝之顶,花被片黄绿色,形状及大小大致相同;花柱斜向背弯。果紫红色,散生微凸起的油点,花期4-5月,果期8-9月或10月。
产地环境:
分布于北起东北南部,南至五岭北坡,东南至江苏、浙江沿海地带,西南至西藏东南部;台湾、海南及广东不产。见于平原至海拔较高的山地,在青海,见于海拔2500米的坡地,也有栽种。
生长习性:
适宜温暖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蘖性强,耐寒,耐旱,喜阳光,抗病能力强[8u58药材网www.8u58.com],隐芽寿命长,故耐强修剪。不耐涝,短期积水可致死亡。
1.花椒的种类:
一般使用的有红花椒和青花椒,两个属于不同的品种,红花椒多产于川陕交界处,优质的红花椒麻味更重;青花椒只产于重庆,除了麻味之外,清香味更浓,如果保存不当,会变成黑色。烹调时,红花椒用于制作辣味重,偏重香辣风味的菜,比如辣子鸡、香辣鱼等;而青花椒多用于强调清新香味的炒菜,比如椒麻鸡、青椒兔等。另外,用青花椒制作的花椒油清香味格外突出,祛湿开胃的功效尤佳。
2.花椒的挑选:
现在黑心贩子多,很多人把花椒、八角之类的香料都先泡水,然后再晒干,以此来增加它们的重量。如果用的是干净水源的话,我想卫生方面倒是还好,但是整个香料的味道会淡很多。选购花椒的时候要注意,要买杂质少的、比较干燥的。另外不妨闻闻味道,我会选花椒香味比较浓的来买。花椒的颜色也有讲究,最好买看起来是自然哑光状态的,太油亮的、太红的也不太好。
3.挑选秘诀:
买花椒的时候需要一看、二闻、三抓,一看就是看色泽,色泽鲜亮且有点发黑的比较好;二闻就是闻味道,香麻味浓的比较好;三抓就是抓起来感觉一下,杂质少的比较好,反之有花椒杆或者花椒种子的都不好。
花椒树从种子萌发出苗,栽培到开花结果之前为幼龄期,幼龄期一般为2~3年;从开始开花到大量结果为结果初期,花椒树3年后即可少量开花结果,4~5年后相继增大;盛果期是花椒树开始大量结果到衰老以前,一般自第10年以后即进入大量结果期,突出的特点是果实的产量显著增高,一般盛果期年限10~15年,长的可达20年。
查看详细花椒的作用:一、花椒性温味道冲可除湿止痛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颜色,耐老、增年、健神。”中医称花椒味辛性热,入归脾、胃、肾经,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等功效,主要治疗呕吐、风寒湿痹、齿痛等症。营养学家研究表明,花椒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牻牛儿醇、柠檬烯、磷、铁等。青椒子含挥发油,主要为异茴香脑、香柠檬内酯、苯甲酸。二、花椒入药可治痛经配菜
查看详细干花椒存放时应注意防潮防霉,放进密闭容器中。新鲜的花椒先焙干,可以去除里面的湿气,然后再存放,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花椒存放时应注意防潮防霉,最好不要放在灶台附近。因为,水分越多、温度越高,越容易霉变,而厨房灶台处正是危险地带。在使用这类调料前,最好用清水冲洗一下。霉变的、有异味的不宜食用。扩展资料花椒简介高3-7米的落叶小乔木;茎干上的刺常早落,枝有短刺,小枝上的刺基部宽而扁且劲直的长三角形,当年
查看详细1、保护肝脏:花椒水除了有调味功效之外,还可以抗凝血、抑制血栓的作用。肝脏受损较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寒冷的冬季,饮用一些花椒水,起到驱寒保暖、保护肝脏的功效。2、具有明显的镇痛功效:花椒泡水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3、杀菌驱虫:研究调查显示,花椒水可以起到杀菌驱虫的功效,尤其是一些常见的皮肤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冬季常常感觉到皮肤瘙痒,皮疹的人群,可以适量地饮用花椒水,对皮肤瘙痒、皮肤感染等症状有
查看详细在四川,出产花椒的地方很多,但一般公认的评价是四川汉源县产的花椒是最好的。因为川菜的麻辣味道是最地道最正宗最厉害的,这一点在全国是公认的,在四川的川菜馆的厨师们都喜欢标榜自己使用的是汉源花椒。这在四川,一般的家庭主妇都知道。四川,湖南等全国花椒客商到‘中国花椒之乡’凤县。凤县是重要的花椒产区之一,凤县的花椒先后荣获“中国花椒之乡”和“国家原产地保护品牌”等称号。凤县花椒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特别
查看详细花椒主要产自与中国四川、陕西、河南、湖南、河北、山西、云南、贵州等省,四川产的花椒质量好,以河北、山西产量为高:1、云南产的花椒品种是青椒;2、四川产的花椒品种是金阳的青椒、江津的青椒、汉源椒、茂汶椒;3、陕西产的花椒品种是韩城的大红袍、凤椒;4、甘肃产的花椒品种是伏椒、秋椒;5、山东产的花椒品种是大椒、小椒。产地生境:分布于北起东北南部,南至五岭北坡,东南至江苏、浙江沿海地带,西南至西藏东南部;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