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山茱萸在定植后首先要培育粗壮的主干,以后再看树体生长再决定修剪的树形。对主干直立粗壮的山茱萸幼树,应修剪成主千分成层次的丰产形树冠。修剪时通常定干髙度为80厘米左右,树的高度控制在3米左右。第1年修剪是选留3~4条分布均匀并向不同方向生长的健壮侧枝,培养成第1层主枝,其余的枝条一律剪除至基部。第2年冬季或舂季,在离第1主枝60厘米处,再选留分布均匀向不同方向生长的壮枝3~4个,培养第2层主枝。第3年用同样方法,在离第2层主枝50~60厘米处,培养第3层主枝,以后各层主枝上,放出分叉,向外延伸成为副主枝。在每对副主枝上放出侧枝。最后切断中央主干,控制生长高度,矮化植株。通过3 年整形修剪,使整个植株形成层次分明、枝条分布均匀、通风透光好、里外上下均能结果的丰收树形。
对主干不明显的山茱萸植株,宜整成自然开心形树形。修剪方法:在定植后的第1年或第2年,留干高100厘米左右进行修剪,第1年离地面50厘米处留1个主枝,再在第丨主枝上20厘米左右留第2主枝,再在第2主枝15厘米处留第3主枝这3个主枝,应选生长健壮,方向不同的枝条[8u58药材网www.8u58.com],其余枝条均从基部剪去。幼树选留3个主枝后,每年适度短截,使剪口芽产生延长枝,继续向前伸长,当长到一定长度时,在其上面选留强壮分枝作副主枝,副主枝可分布于主枝的外侧或左右侧,以后在副主枝上再放出侧枝。通过3~5年整形修剪,就能形成树冠扩展,外圆内空,通风透光,低干矮冠丰产树形。
山茱萸以中、短枝结果为主,尤其是短枝占总果枝的90%以上,幼树修剪宜多疏删(即从基部剪除)少短截(在枝条一定长度上剪除)。促使多发出短果枝。疏删应把生长过旺、扰乱树形的徙长枝和重叠交叉枝以及主枝上长出的直立壮枝剪掉。长势差的幼树,宜少疏删,多留株,以促使幼树增加枝叶的总生长量,使树势得到恢复。对所留的枝条一般不作短截。因为山茱萸萌发力强,其顶芽还可以继续长出中长枝,其下各节腋芽,又长出中、短枝,有利于形成花芽,提早结果。
山茱萸又叫山萸肉、山芋肉、山于肉等,成熟果实为中药,产地主有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山茱萸的产地分布吧!
山茱萸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以其补力平和、壮阳而不助火,滋阴而不腻膈,收敛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被历代医学所喜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山茱萸的常见吃法吧!
山茱萸分布在北亚热带及温带地区,以海拔600~800米的丘陵地区 分布最多。喜温暖气候,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要求平均气温为5℃~16℃。花期怕低温,授粉的最适宜温度为12℃左右,若温度低于5℃则会受冻,这是山茱萸减产的主要原因。低海拔地区夏季高温干旱,高海拔地区冬季严寒和春季的晚霜,往往是限制山茱萸栽培的因素。
在山地栽植, 一般采用3米x4米或4米x5米的株行距挖穴;建立大面积集约化管理的山茱萸园地,可采用2.5米x2米或3米x3米的株行距挖穴。穴深50厘米,每穴施腐熟的农家肥5~6千克,与表土混匀后定植,每穴栽壮苗1株。在挖好的穴内,每穴栽人壮苗1株,回土至半穴时,将苗木轻轻向上一提,使其根部舒展开,然后把土填满穴,踩实,淋足定根水,上面再盖上一层松土,有条件的可盖草保温保湿,以利于苗木成活。
山茱萸别称山萸肉、天木籽、实枣儿等,为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成熟干燥果实去核后即为名贵药材山芋肉,有滋肝补肾、固肾涩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滑泄、眩晕耳鸣之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山茱萸种子价格及种植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