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以其补力平和、壮阳而不助火,滋阴而不腻膈,收敛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被历代医学所喜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山茱萸的常见吃法吧!
山茱萸肉药膳
【原料】山萸肉15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制作】先将山萸肉洗净,去核,与粳米同入沙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成。
【服法】早晚各食1次。
【功效】补益肝肾,涩精敛汗。
【应用】肝肾不足之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遗尿,虚汗不止,肾虚带下,小便频数。
【注意】3~5天为1疗程,疾病完全治愈后,即可停服,或再间断食用一段时期,以巩固疗效。发热及小便淋涩者不宜食用。
山茱萸汤膳
【药方】北黄芪4钱、山萸肉2钱。
【用法】两碗半水,煎取一碗,饭后温服。如试用过三几次身体适应得来,则每天服一次亦无所谓。但有伤风感冒,仍须暂停服用。脾虚而胃肠又有消化不良问题之人,欲求根治,用药时间可能比较长。如果天天煲药感到麻烦,不妨将北芪、山芪肉这两味药,依照上述配量,加重若干倍,煎用浓汁,藏在冰箱里,分作若干日服用,每日早、午、晚服一次,每次用三、四汤羹药汁,调开水服用乃可。这个方法,不但对脾虚多汗之人适用,就是肾气不足,中气虚弱之人不妨试用。
【理论】北黄芪:健脾胃、旺气血,不但功效好,体弱者的胃肠又容易适应受纳。北芪对于晚上多汗,而属于“脾弱阴虚”所引起者,有固脾止汗之效。儿童老弱亦可用之,但儿童服用,分量不宜太多,每次用二、三钱足矣。
山茱萸的其他吃法
1、治五种腰痛,下焦风冷,腰脚无力:牛膝一两(去苗)[8u58药材网www.8u58.com],山茱萸一两,桂心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2、益元阳,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纸(酒浸一日,焙干)半斤,当归四两,麝香一钱。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一丸,临卧酒盐汤下。(《扶寿精方》草还丹)
3、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
4、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刮白: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服,温水化下三丸。(《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
5、治老人小水不节,或自遗不禁:山茱萸肉二两,益智子一两,人参、白才L各八钱,分作十剂,水煎服。(《方龙潭家秘》)
6、治寒温外感诸症,大病差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萸肉二两(去净核),生龙骨一两(捣细),生牡蛎一两(捣细),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甘草三钱(蜜炙)。水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来复汤)
一般山茱萸实生苗4年后才能结果,而嫁接苗2~3年就可开花结果。树龄在10~15年以下者产量极低,16~50年进入结果盛期,能持续结果100多年。
玉竹,熟地黄,麦冬,枸杞,山茱萸一起泡茶的作用?这些药主要是滋阴调养脾胃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山茱萸分布在北亚热带及温带地区,以海拔600~800米的丘陵地区 分布最多。喜温暖气候,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要求平均气温为5℃~16℃。花期怕低温,授粉的最适宜温度为12℃左右,若温度低于5℃则会受冻,这是山茱萸减产的主要原因。低海拔地区夏季高温干旱,高海拔地区冬季严寒和春季的晚霜,往往是限制山茱萸栽培的因素。
山茱萸为暖温带阳性树种,主要产于中国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繁殖方法有压条、扦插、嫁接和种子繁殖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这考虑是生活不良习惯引起的。这需要注意好生活,不能太过于紧张和忙绿,需要适当的放松。睡前可以喝一杯牛奶。
山茱萸进入结果年限以后,往往出现开花过多而影响生长,同样也会因生长旺盛而影响结果,出现明显的大小年结果现象。因此,对进入结果树的修剪,宜在保持强壮树势的同时,培养更多的结果短枝为主,调节好植株生长和结果的关系。修剪时,应以疏删为主、短截为输,使疏删修剪后,能使树冠扩大,枝梢疏朗,树冠内膛通风透光,新梢抽出短而壮,培养新的结果枝群,更新衰老的结果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