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散结,适合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以及颈、咽、喉、皮下等部位的急性感染性炎症。
山豆根中毒发生率极高,每年都有这方面的报道,如曾经发生在北京、天津等地饮用自配的含山豆根方剂以预防感冒,造成数起百余人中毒事件,其中死亡4例。中毒量与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一般在10g以上便容易引起中毒,少数病人服用6g亦可出现毒性反应。中毒反应多在服药后5分钟至半小时内出现,亦有几小时后出现者。另外,煎煮时间延长,则毒性显著增加,可能与所含神经毒成分有关。山
最好不要用山豆根,因为苦寒,不能久服。
山豆根为灌木状,直立或近卧,高1~2m。根通常2~5条,圆柱形,黄褐色。茎圆柱形,中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11~17片,多为椭圆形。总状花序顶生,长12~15cm,蝶形花冠黄白色;荚果紫黑色,串珠状,图片花期4~5月,图片果期8~10月。多分布在石灰岩山区,一般海拔高度500~800m的地方,通常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山顶或山坡。
山豆根种子一般在每年10-11月采收,当荚果由青绿渐变淡黄时,及时将荚果采回。否则,荚果会自然裂开,种子弹落。采果后,脱出种子晾干,可随采随播或置室内通风干燥处保存至来年春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