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分布于云南、广西、江西、四川等地,以其根部入药,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盆栽三七怎么种植才好吧!
三七的生长习性
喜温暖而阴荫湿的环境,怕严寒和酷暑,也畏多水。土壤为疏松红壤或棕红壤,微酸性,年平均气温16.0~19.3℃为宜。生长期间若气温持续3~5天,在30℃以上,植株易发病。栽培地宜选东坡,坡度5~15°为宜。在低洼地种植易发生根腐病。
三七的繁殖方法
1、选种:三七采用种子繁殖,选三年生植株所结种子,当11~12月大批果实成熟变红时采种,去掉果皮,将成熟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立即进行冬播。如果来不及播种,应将果实摊放在筛内,厚约3厘米,置通风阴凉处可保存7~10天。外运种子,应去掉果皮,清洗干净,拌入2倍湿砂,贮放于木箱中。
2、整地:三七播种地和移栽地宜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向阳的缓坡地(坡度5~15度)或生土二荒地。于秋季进行多次翻耕,再经3犁3耙,将土耙细,随即做成高25~35厘米、宽100~120厘米的畦,畦面做成梳背形,两畦间排水沟45~60厘米。
3、播种:三七播种和定植前每亩施3000~5000千克腐熟有机肥,并加入25~35千克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将肥料撒匀于畦面,再翻入4~6厘米深的土层之中。南方多采用冬播[8u58药材网www.8u58.com],点播,行距6厘米,株距5~6厘米,播后覆细肥土,以盖没种子即可。上盖杂草,避免畦土板结。约3个月山苗,4个月出齐。北方若行春播,种子须放湿砂贮藏,用萌发的种子播种,播后1个月出苗。
盆栽三七怎么种?
1、浇水:三七播种后要到3~4月才出苗,其间需进行人工浇水(土壤有夜潮性的也可不浇),其方法需用喷头淋浇至畦面流水为止,一般一个月浇2~3次透水,直至雨季来临。
2、光照:一、二年生三七透光率要求偏低,一般10%左右为宜,而三年生三七则要求较强的透光率,以15%左右为宜,通过调节荫棚透光率,可以达到增加单株根重的目的。
3、追肥:三七现蕾期(6月)及开花期(9月)为吸肥高峰,此时应对三七进行追肥。追肥以农家肥为主,辅以少量复合肥即可。
注意:三七的养殖期要求比较湿润的环境,三七的正常生长要求保持25~40%的土壤水分,并要求盆土的相对湿度达到70~80%。水分的人工调节主要在冬、春季,这时天气晴朗,日照充足,降水稀少而风速大,蒸发力强盛,土壤水分迅速减少,这时除了进行人工浇灌外,还必须注意适当的管理,利用铺盖厢面草遮荫,来保持的湿度。
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主产地在云南及广西深山中,功效可用“止血、散瘀、定痛”六个字来概括,历来都是作为伤科金疮要药,很少作为补品食用,没有生熟之分,只有服用方法的区别,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生三七和熟三七的区别吧!
黑斑病在广西、云南产区普遍发生,一般发病率为20%~35%,严重时达90%,是造成三七减产、种子干瘪主因之一。三七的茎、叶、叶柄、花轴、果实、果柄、根、根茎及芽部等部位均受害,尤以茎、叶、花轴等幼嫩组织受害最重。三七茎、叶柄及花轴受害,初为椭圆形凹陷褐色斑,上下或不规则形水渍状褐色斑,潮湿时病斑扩展很快。后期病斑破裂,叶片脱落。三七果实和种子被害也生褐色斑,果皮干缩,种子变米黄色至锈褐色。三七黑斑病危害根芽部(羊肠头)产生褐色腐烂斑,向下扩展形成根腐,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可以的有活血。养血的功效不能长期喝。会导致出血。
三七属生态幅窄的严热带高山阴性植物,适宜于冬暖夏凉的气候,不耐严寒与酷热,喜半阴和潮湿的生态环境。那么三七适合什么地区种植?三七种植区域是怎样划分的?随8u58药材网一起来了解下。
三七种子播种季节在11月上旬至下旬。播种前三七种子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浸泡种子消毒10分钟,或用200~300倍代森锌消毒15分钟,或用58%瑞毒霉锰锌处理30~50分钟,或用1.5%多抗霉素200毫克/千克浸种30~50分钟,然后点播。三七种子干燥后易丧失生命力,因此应随采随播或采用层积处理保存。
三七含量高低主要看年份,而不是看个头。药农通常会对出土三七进行大小分类销售,只要不是3年以下的,含量通常都合格。三七的品质需综合外在和内在评定,有效成分(如皂苷)含量达到或高于相关标准前提下,三七的头数越大越好。否则单纯看三七头数来评判三七大小是不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