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植物形态】常绿寄生小灌木。老枝无毛,有凸起灰黄色皮孔,小枝稍被暗灰色短毛。叶互生或近于对生,革质,卵圆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3~8cm,宽2~5cm,先端钝圆,全缘,幼时被毛;叶柄长1~1.5cm.聚伞花序1~3个聚生叶腋,总花梗、花梗、花萼和花冠均被红褐色星状短柔毛;花萼近球形,与子房合生;花冠狭管状,稍弯曲,紫红色,先端4裂;雄蕊4;子房下位,1室。浆果椭圆形,有瘤状突起。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桑寄生性状】茎枝呈圆柱形,长3~4cm,直径0.2~1cm;表面红褐色或灰色,具细纵纹,并有众多细小皮孔,小枝有棕红色细毛。有时逞叶,多卷缩,完整者呈卵圆形,全缘,棕色,革质,幼叶亦被棕红色细毛。茎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榈色较浅。无臭,味涩。
【桑寄生性状鉴别】
槲寄生:该品为带叶茎枝。茎枝圆柱形,常2~5叉状分枝,长约30cm,直径约0.3~1cm.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具纵皱纹;节部膨大,具分枝或枝痕。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纤维性较强,有放射状纹理。叶对生于枝端,易脱落,革质,几无柄,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2~7cm,宽0.5~1.5cm,顶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表面黄绿色、黄棕色或金黄色,有细皱纹,叶脉5条,中间3条明显。气臭,味微苦,嚼之有粘性。
桑寄生:该品为带叶茎枝。茎枝圆,长2~5cm,直径0.2~1cm;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具多数棕色点状纵裂皮孔;质坚硬,断面不整齐,木部淡红棕色;叶对生,质薄而脆,大多破碎,具短柄,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长卵形,全缘,长3~7cm,宽2~4.5cm,表面黄棕色,成长叶两面无毛[8u58药材网www.8u58.com],幼嫩枝叶具褐色星状毛。气无,味淡,微涩。
1.槲寄生
槲寄生茎(直径5.5mm)横切面:表皮细胞长方形,外被黄绿色角质层,显波状层纹,厚2.5~60μm,角质层厚度与表皮细胞相等或超过。细胞内含叶绿体和淀粉粒。因髓部常偏于一侧,皮层宽窄不均,最窄处仅约10层细胞,最宽处达30余层细胞,细胞内含淀粉粒和叶绿体,少数细胞含粘液及草酸钙簇晶,稀含草酸钙方晶;老茎的皮层内石细胞较多,单个或数个成群,纤维束8个,与8束环髓纤维相对应。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较窄,5~8列细胞,薄壁性,内含淀粉粒,有时可见草酸钙小方晶;形成层不明显,木射线宽5~8列细胞,散有纤维束;导管周围纤维甚多,并有少数异形细胞。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内含物同皮层。叶横切面:全形呈带状,两端钝圆,叶脉不突出,呈乳头状或波状,黄绿色,两面均气孔;叶肉组织不分化,共约10~15层细胞,细胞内含油滴、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维管束外韧型,主脉维管束上下均具纤维束。
粉末及解离组织鉴别特征:粉末淡棕黄色。
⑴表皮细胞断面观细胞扁平,角质层极厚(25~60μm),黄绿色或金黄色。
⑵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气孔平轴式。
⑶中柱鞘纤维细长,长600~1500μm,直径10~30μm,两端锐尖。
⑷木纤维长110~620μm,直径2~28μm,形状不规则。
⑸异形细胞胞腔大,一端钝尖,另一端平截,壁较厚,微木化。
⑹石细胞单个或数个成群,无色、淡黄色或金黄色,类方形、类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8~106μm,长60~205μm,壁厚3~35μm,层纹细密,有的不甚明显,有纹孔。
⑺导管主要为双螺纹,另有螺纹及网纹导管,直径8~50μm,网纹导管分子短,网孔细密,有的双螺纹导管及螺纹导管具三生增厚。
⑻草酸钙簇晶甚多,散在或1~2个存在于薄壁细胞中,有的中央凹陷,直径14~54μm,棱角短钝。
⑼草酸钙方晶较少,扁方形、长方形或细柱形,直径8~30μm,长达50μm.
⑽淀粉粒稀少,单粒类球形,直径3~10μm,层纹不明显。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1.桑寄生:【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症。2.艾叶:药性类别:收敛止血药。这个方子:是用于孕妇保胎或产后调理的。
桑寄生,别称桃树寄生,苦楝寄生等。嫩枝、叶密被褐色或红褐色星状毛,有时具散生叠生星状毛,小枝黑色,无毛,具散生皮孔。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枝叶。性味:苦甘,平。归经:入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治久咳,舌纵,眩晕。
大多都寄生在茎上,有时可以见到菟丝子也在叶片上寄生。茎上一般在较为纤细,幼嫩的部位,利于寄生根刺入皮中。叶茎吗?桑寄生只寄生在幼枝上,但是随着植物的生长,幼枝会慢慢长成大树枝。菟丝子无节操,哪里都长,幼枝、叶、叶柄都可以附着。
经期结束需要补益。
桑寄生:味苦而甘,性平和,不寒不热,补肾补血,壮筋骨.桑寄生30--50克,加鸡蛋二个,白砂糖适量,有养颜润色的功效,适合女士,小三阳也无妨.若加当归亦可,但味道有点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