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蚂蝗多生活在淡水中,还有一些陆生和两栖的,少数生活在咸水之中,还有一些陆生和两栖的,它们中有以吸取血液或体液为生的种类,也有捕食小动物的肉食种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蚂蟥最怕什么吧!
病原为水蛭,俗称蚂蟥,学名中华颈蛭。水蛭牢固地吸附于鳝体上,吸收黄鳝的血液作为营养,而且破坏寄生处的表皮组织,引起细菌感染。患病黄鳝活动迟钝,食欲减退,影响生长。在发生水蛭病的养殖池中,常发现黄鳝死亡。此外,水蛭还是黄鳝锥体虫的中间宿主。水蛭可吸附于幼鳝和成鳝体表的任何部位,主要吸附于鳃孔处和体侧吸取寄主血液,其致死率约为10%。防治措施①全池泼洒鑫洋灭虫精
水蛭在自然温度条件下,从孵出到长成成品蛭(即具有生育能力)需5~6个月,在人工控温饲养条件下,4个月即可长成。一般体长6~10厘米,体重5~8克。一条水蛭年产卵3次以上,每次产卵茧2~3个,全年可产幼蛭100条以上。
水蛭的繁殖、交配,不需要过多的人工辅助,但要营造安静的环境,由于茧要产在泥中孵化,种蛭池最好选用土池为好,若用水泥池养殖,要建产卵台,或土堆小岛,以便水蛭产卵。在产卵期间,要防止到平台上走动,以免踩坏卵茧,另外,要控制水位,不能让水淹没平台;夏天也不能让太阳把土晒干,要在平台上覆盖一层杂草,保持平台土壤潮湿(合水量70%左右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