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切法】生切法在第二周开始要继续进行发汗工作,同样两天左右翻动一次,在半个月左右后,茯苓表皮上长出了白色的菌丝时。再将其拿出来,清除菌丝。然后适当晾干茯苓的水分,一直到茯苓表皮晾晒出皱皮时。然后再将茯苓的表皮割下来,将其晒成茯苓皮。然后将肉质切成大约1cm左右的小块,每个小块保持均匀的规格,再将其晒干。如果遇到雨天的话,那么应以烘干的方法进行。【熟切法】熟切法应在晴天进行,首先我们要将茯苓切成适宜规格的体块,然后用蒸笼将体块蒸熟。在蒸笼上汽之后,不可去取出,要用牙签插入小块中,如果拔除牙签后,上面没有蘸茯苓粉的话,那么达到熟切的标准了。然后再让茯苓冷却,将其切成大约1cm左右的小块,然后再将其晒干。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通常长在松树根部,中医中常用的一味药物,能健脾和胃、安心神、增强人体免疫力,对于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食用方法非常多,常见的有茯苓粥、茯苓糕、茯苓饼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茯苓的食用方法吧!
茯苓常见的品种有:1、茯苓皮:茯苓皮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功擅利水消肿,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常与生姜皮、桑白皮、陈皮、大腹皮配伍,即五皮散。2、带皮苓:带皮苓即将茯苓切碎,取用带有皮壳的赤茯苓,功效主治与茯苓皮相同,如无带皮茯苓,可用3/4的茯苓、1/4的茯苓皮混合取代之。3、赤茯苓:赤茯苓即茯苓菌核的赤色部分,功擅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停饮等证,常与猪苓、泽泻配伍。4、白茯苓:白茯苓即茯苓菌核的白色部分,功擅健脾,适用于脾虚体倦、食少便溏之证,常与党参、白术、甘草配伍。5、茯神:茯神即茯苓菌核中贯穿松根部分切成的小块,功擅宁心安神,适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证。为了加强疗效,还常和朱砂拌用,称为朱茯神或朱衣茯苓。
黑翅大白蚁蛀食松木段,使之不长茯苓而严重减产。防治方法:选冬场时避开蚁源;清除腐烂树根;冬地周围挖1道深50厘米、宽40厘米的封闭环形防蚁沟,沟内撒石灰粉或以臭椿树理于窖旁;引进白蚁天敌—蚀蚁菌;在苓场四周设诱蚁坑,埋入松木或蔗渣,诱白蚁人坑,每月查1次,见蚁就杀死。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去湿健脾补肾,利尿消肿。适用于脾虚食少、便溏、乏力、肾虚尿频、遗精、心虚失眠、健忘、心悸等症。可作为病后体弱者的保健膳食。也可作为保健强身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