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清热燥湿,有安胎作用(黄芩),一个补气健脾(黄芪),两者可以同服
黄芩灰霉病症状分为二型:普通型和茎基腐型,以茎基腐型危害最大。【普通型】主要危害黄芩地上嫩叶、嫩茎、花和嫩荚,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划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叶片上易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发病,逐渐向内扩展,病斑常有明显的轮纹,湿度大时,各发病部位均有灰色霉层,后期病斑扩大,可致全叶干枯、果荚坏死不能结实。【茎基腐型】主要在2-3年生黄芩上发病重,可单独发生;该型发病早,一般在2-3年生黄芩返青生长后即可侵染发病,主要危害黄芩地面上下10厘米左右茎基部,因发病部位低且可为地上茎叶所遮挡,因而局部较高的小气候湿度极有利于病菌侵染,以后病斑环茎一周,病部产生大量的灰色霉层,其上的茎叶随即枯死;一丛黄芩有一至数个茎基部发病后,常很快扩展至其他茎基部,最后导致一丛黄芩大部患病枯死。
黄芩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荚,叶的两面生白色状斑,好像撒上一层白粉一样,病斑汇合而布满整个叶片,最后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导致提早干枯或结实不良甚至不结实。该病病原为蓼白粉菌,病菌以菌丝体及闭囊壳在黄芩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5月下旬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菌丝上产生分生孢子和闭囊壳内释放子囊孢子随着气流、雨水等传播侵染黄芩,引起发病。其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侵染,9月下旬产生闭囊壳随病残体越冬。
黄芩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症状是从叶尖或叶缘向内延伸呈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迅速自上而下蔓延,致使叶片枯死。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此菌在病叶上越冬,翌年在温度适宜时,病菌的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植物上发生侵染,植株下部叶片发病重。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较严重。
黄芩、柴胡是可以一起泡水喝的,可以起到益气清热解毒的效果。,意见建议:建议在天气热的时候可以多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