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梅花疮痂病主要危害枝梢,也可侵害叶片。新梢被侵染后,先产生浅褐色圆形小点,边缘带紫褐色。到秋季,病斑直径可扩大到3毫米左右,紫褐色或黑褐色,略突起。第2年病斑变成灰色至暗灰色,并生有黑色小点,后渐渐扩大,直径2至3毫米,病斑小而数量多。在叶上的病斑为多角形,淡绿色。
梅花疮痂病的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越冬。翌年4至5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萌发后,直接穿透寄主表层而侵入。侵入后,菌丝不深入寄主组织和细胞内部,反在寄主角质层与表皮细胞的间隙进行扩展繁殖,并形成束状或垫状菌丝体,然后从其上长出分生孢子梗[8u58药材网www.8u58.com],突出寄主角质层而外露。病害潜育期达30天左右。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较广,从2至32℃,最适温为18至24℃。春季和初夏多雨潮湿利于发病,一般在5月上中旬开始发病,5至6月气温较高,多雨、病害发生普遍而严重。
梅花疮痂病的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彻底剪掉发病的枝条,并带出田外烧毁。
2、新栽植的梅园,注意密度不要太大,以免梅花长大后因密度太大,梅花枝条因风雨相互摩擦、碰撞,使得病菌相互传播流行。
3、在梅花发芽前,喷1次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5、4月下旬至5月上旬,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福镁锌可湿性粉剂30 0至500倍液,每隔5至7天喷1次,共喷2至3次。
马鹿与梅花鹿都属于鹿科哺乳动物,属于同一个鹿科的不同种类。梅花鹿是一种中小型鹿,体长125至145厘米,尾长12至13厘米,肩高70至95厘米,体重70至100千克。毛色夏季为栗红色,有许多白斑,状似梅花;冬季为烟褐色,白斑不显著。颈部有鬣毛。雄性角长达30至66厘米。马鹿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共有10个亚种,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称鹿茸“善于补肾壮阳,生精益血,补髓健骨”。全世界的鹿约有40多种,分布在我国的有19种。梅花鹿、马鹿是我国主要的茸用鹿。梅花鹿主产于吉林、辽宁;马鹿主产于黑龙江、吉林、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区。东北梅花鹿采收的叫\\"花鹿茸\\",质量最优;东北马鹿采收的叫\\"东马茸\\",品质较优;西北所产的叫\\"西马茸\\",品质较次。鹿茸是指
梅花缩叶病主要发生在春季,首先被害的是新发嫩芽和新出叶片,嫩梢节间变粗缩短,叶片密生,叶面皱缩变厚,呈肉质化,表面粗糙,向叶背卷曲。病叶初呈黄色、红色或紫红色,后逐渐变成灰白色,并有粉状物出现。发生严重时,病梢枯死,树势衰弱,花量减少。
梅花鹿是世界上的珍稀动物,被中国列为一类保护动物,过去一直是外国人、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的专利品,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鹿茸及其他鹿产品已不是什么奢侈品,而成为了很多人首选的保健必需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养殖梅花鹿能不能赚钱吧!
梅花叶片穿孔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梅花叶穿孔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红褐色小圆点,逐渐扩大形成红褐色病斑。病斑的边缘颜色较深,并且容易产生离层脱落而穿孔,严重时导致提前落叶,影响生长发育及来年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