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梅花
又名绿梅花、绿萼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含有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等挥发油。其性平,味酸涩,具有舒肝、和胃、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等症。《本草原始》载:白梅花“清头目,利肺气,去痰壅滞上热。”《饮片新参》亦载其“平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2、腊梅花
又称铁筷子花,《本草纲目》中收载,属腊梅科植物蜡梅的花蕾,亦含挥发油,但为龙脑、芳香醇、金合欢醇等。其性温,味辛,具有解暑、生津的功效,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胸闷、咳嗽等症。《浙江中药手册》中言其“治暑温胸痞烦渴,小儿麻疹,百日咳”。《江苏植物志》也载其“治心烦口渴[8u58药材网www.8u58.com],气郁胃闷”。
在主治上,这两种梅花各有侧重。白梅花偏重于理气开郁,常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等症,且可做为食疗的上好食材,蒸蛋治瘰疬;加糖捣制成小饼食之,可预防痘疹;与橘饼同煎服,可治咽部梗塞感,而腊梅花偏重于解热除烦,对热病烦渴、胸闷有较好的疗效,用其泡水代茶饮服还可治疗久咳;用茶油浸泡蜡梅花涂擦可治水火烫伤。使用时要辨证施之,不可混淆。
还有一种红梅花,花冠红色,形态与白梅花相似,但较白梅花稍大,多不入药,药用还是以白梅花为主。《百草镜》中就记载:“梅花,有红、白、绿萼、千叶、单叶之分,惟单叶绿萼入药尤良,含苞者力胜。”
玫瑰花和绿梅花都有很好的疏肝解郁的作用,而且玫瑰花也有一定的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肝气郁滞,肝气不舒的人群还是很适合的。但是牡丹皮的主要功效是清热凉血,活血祛瘀。鱼腥草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排脓,后两者都偏于苦寒,牡丹皮是根皮,鱼腥草有异味,都不适合泡水喝、
做好梅花的栽培管理工作,首先应了解和掌握梅花的生态习性和它适宜于什么样的生长环境。梅花喜干燥,忌潮湿,爱阳光,喜肥沃,比较耐寒。适应栽培的区域较广,我国南北方皆可栽培。
腊梅原产我国中部,性喜阳光,但亦略耐荫,较耐寒,耐旱,有“旱不死的腊梅”之说,对土质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轻壤土为宜,通常在百花凋零的隆冬开花,斗寒傲霜,生于山地林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腊梅花什么时候开吧!
梅花按种型分为三个种系,分别为直梅种系、杏梅种系、李梅种系。按花型花色可分为宫粉型、红梅型、照水梅型、玉蝶型、朱砂型、大红型、绿萼型和洒金型等。其中宫粉最为普遍,品种最多,花粉红,着花密而浓;玉蝶型花紫白,别有风韵;绿萼型花白色,香味极浓,尤以成都的“金钱绿萼”为好。
可以吃香蕉的食草动物,梅花鹿因夏天毛是棕黄色,周身遍布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而得名。那么野生梅花鹿平时喜欢吃什么草、叶子和果实呢?据梅花鹿养殖户李春根透露,梅花鹿晨昏活动,生活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采食栎、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乔木和灌木的嫩枝叶和刚刚萌发的草本植物。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主要采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乌、明党参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称鹿茸“善于补肾壮阳,生精益血,补髓健骨”。全世界的鹿约有40多种,分布在我国的有19种。梅花鹿、马鹿是我国主要的茸用鹿。梅花鹿主产于吉林、辽宁;马鹿主产于黑龙江、吉林、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区。东北梅花鹿采收的叫\\"花鹿茸\\",质量最优;东北马鹿采收的叫\\"东马茸\\",品质较优;西北所产的叫\\"西马茸\\",品质较次。鹿茸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