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为少常用中药。如载于《滇南本草》。具有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止血的功能。用于虚弱咳嗽、劳伤吐血、风湿关节痛、崩漏、白带、外伤出血等病症。
来源 鹿蹄草:又名鹿含草、破血丹。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 L或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a H.Andres的全草。
产地与分布 1.鹿蹄草:主产安徽、浙江、贵州、陕西等省。此外,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省亦有分布。
2.普通鹿蹄草:主产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省。此外,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亦有分布。
鉴别要点 鹿蹄草和普通鹿蹄草两者相似。仅后者较前者粗壮挺直而长,叶柄粗而直,叶片较大、花葶略粗,具5~8朵小花或扁球形蒴果。两者同等入药。
名典鉴别 ①《滇南本草》:“性温平,味辛。治筋骨疼痛,痰炎之症。”②《植物名实图考》:“鹿衔草铺地生绿叶、紫背,面有白缕,略似蕺菜而微长,根亦紫。”
快速鉴别 1.鹿蹄草:全草长12~25cm或更长,全体无毛。茎很短,根状茎细长,近圆柱形,稍具棱条并有细纵皱纹,红棕色或紫棕色,微具光泽。基生叶数片,具长叶柄[8u58药材网www.8u58.com],略弯曲,叶柄扁平向中央凹入;叶薄革质,全缘或有疏锯齿,紫红色或棕绿色。偶可见花葶,总状花序顶生棕色花,蒴果扁球形棕褐色。气微,味淡微苦。
2.普通鹿蹄草:较上种粗壮,挺立而长,14~30cm,全体无毛、棕绿色或浅红棕色。叶柄较上种粗而直立,叶片较上种大,草质较厚,椭圆形或长卵圆形,先端钝尖具小突尖头,叶基广楔形而下延。花序较上种粗而硬挺,具5~8朵棕色花或扁球形蒴果。
尚有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在少数地区当鹿衔草使用。如:短柱鹿蹄草Pyrola minor L.、长叶鹿蹄草P.eleantala H.Andres.、圆叶鹿蹄草P.rotundifolia L、肾叶鹿蹄草D.renifoIla Maxim等等。
鹿衔草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或圆叶鹿蹄草等的统称。又名鹿含草,鹿蹄草,小秦王草,破血丹,纸背金牛草,大肺筋草,红肺筋草,鹿寿茶,鹿安茶。中草药,功效祛风湿,强筋骨,止血。用于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月经过多,久咳劳嗽。鹿衔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高12~26cm,全体无毛。根状茎细长,匍匐或斜生,节上具三角形鳞叶,不定根纤细,由节部长出,略分枝。长于山谷林下或阴湿
建议:圆叶鹿蹄草醚浸出液对衰弱的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水及醇的浸出液作用较弱;对正常离体蛙心作用不显著。麻醉犬静脉注射鹿衔草的水、醇、醚3种浸出液皆有降压作用,兔耳灌流法证明有明显扩张血管的效力。鹿衔草各部分作用性质相似,但其叶比根、茎作用强。熊果酚甙与根皮甙的作用一样,皆可产生糖尿。在体外试验中,还能抑制胰岛素的降解。口服后在体内很快水解而产生氢醌,与葡萄糖
鹿衔草没有中成药,但是有中药方。鹿衔草具有止血、止咳、强壮筋骨、祛风湿等功效,主要治疗体虚、久咳、月经过多、风寒湿痹、闭经、痛经、崩漏等症。鹿衔草和猪蹄一起炖后食用可以治疗体虚劳累;鹿衔草和白及一起煎汁服用可以治疗肺结核咳血;直接将鹿衔草用水煎汁服用,可以治疗慢性肠炎;鹿衔草和猪肉一起炖食,可以治疗崩漏鹿衔草也可以煎汁或捣烂外敷于患处,治疗过敏性皮炎或外伤出
鹿衔草是没有毒性的,但如果过量服用或对此药过敏者,也会对造成不良影响,有可能引发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出现上述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鹿仙草属于温性中药,主要用来治疗风湿疼痛,咳嗽,腰腿乏力,具有强筋壮骨的功效。现代医学表明,鹿衔草对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
这些药材可以用来泡酒喝,主要有滋阴壮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