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二年生黄芩亩产量在150-200公斤,三年生黄芩亩产量在300-400公斤。掌握好采药季节和方法,关系到药材质量的提高。一年的黄芩,其芩苷含量在7%左右,达不到药典9%的标准,2-3年生的黄芩苷含量最高可达13-18%左右,所以除了注意采收季节,还要注意药材的生长时间。
黄芩呈圆锥形,长7~27厘米,直径1~3厘米,根头粗大,有茎痕或残存茎基。表面黄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网纹[8u58药材网www.8u58.com],并具疣状支根痕,老根中心有枯心,内部暗褐色,俗称“枯芩”;新根色鲜,内部充实,无枯心,俗称“子芩”。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绿色,木部黄棕色。气微,味苦。
黄芩苗在苗长至5-8厘米高时移栽,如果春播可以在秋季土壤封冻前移栽,夏播可以在第二年春季萌芽前移栽。黄芩龚作的可按照株行距24×12厘米种植,芽头向上,根部伸直然后覆土2-3厘米,镇压后浇透水即可。
大寒,小心寒气过盛得疝气
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均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对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痢疾或热毒炽盛引起的发热,便秘,口舌生疮等,三者常相互配伍应用,以提高清热解毒之力,但三者都虽姓黄,但还是有很多区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从近几年种植情况来看,老产区的陇西、渭源、岷县、宕昌等地面积都有相对的缩减,从库存方面,受库存丰厚影响,黄芪交易区相对于党参交易区显得较为萧条,人气不高,其行情一直处于“温水煮蛙”状态。那么,2019黄芩最新价格行情走势如何?
黄芩播种期在土壤水分有保障的情况下,以四月中旬前后,地下5厘米地温稳定在15℃时为宜,一般春播3-4月份,秋播9-10月间,播种方法为散播、点播、条播三种。一般宜浅不宜深,以免幼芽细弱。以春播产量最高。无灌溉条件的地方,应在雨季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按行距25~30厘米开2~3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1厘米左右,播后轻轻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