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黄芩茎基腐病主要危害大苗或成株黄芩的茎基部及主根。病部初期呈暗褐色,后绕茎基部或根颈部扩展,致使皮层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以致植株枯死。后期病部表面可形成大小不一的黑褐色菌核。
发病规律
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立枯丝菌核,此菌为土壤习居菌,腐生能力较强,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动产生侵入丝[8u58药材网www.8u58.com],从伤口或嫩皮处侵入根茎部或茎基部引起发病。此病在近距离内可通过菌丝蔓延及耕作、除草传播,远距离可通过带有菌丝及菌核的病土、未腐熟的粪肥传播。病菌在13-42℃内均可侵染,以24℃左右较高湿度下利于侵染发病。肥水不足、植株长势弱、伤口多也有利于发病。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与水稻轮作最好;秋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实行配方施肥,耕作除草时勿致伤口;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根线虫,以防止致伤传病。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衣时喷施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喷洒茎基部,10天后再喷一次。
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均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对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痢疾或热毒炽盛引起的发热,便秘,口舌生疮等,三者常相互配伍应用,以提高清热解毒之力,但三者都虽姓黄,但还是有很多区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黄芩第一年于定苗之后、以后各年于春季的返青后封垄前每公顷每次追施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各7.5-12.5kg,三肥混合后,开沟条施,施后覆土盖肥。
黄芩、柴胡是可以一起泡水喝的,可以起到益气清热解毒的效果。,意见建议:建议在天气热的时候可以多喝。
黄芩苗在苗长至5-8厘米高时移栽,如果春播可以在秋季土壤封冻前移栽,夏播可以在第二年春季萌芽前移栽。黄芩龚作的可按照株行距24×12厘米种植,芽头向上,根部伸直然后覆土2-3厘米,镇压后浇透水即可。
黄芩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野生于山顶、山坡、林缘、路旁等向阳较干燥的地方,由于野生资源的逐渐匮乏,现多为人工栽培,我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黄芩的繁殖方法有扦插繁殖、分根繁殖和种子繁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等,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产地主要位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