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生长期较短,要及时追肥,才能提高产量。一般追肥三次:第一次以催苗为主,在出苗后的2月下旬至3月上旬,每亩施人畜肥1500千克,兑水1500千克,尿素27千克。第二次在4月中旬(第一次修根后),施切细的新鲜苕子(苜蓿)2000千克,菜饼肥50千克,人畜粪水3000千克。第三次在5月上旬,气温较高,块根逐渐膨大,每亩用牛圈肥8000千克,碾细,加菜饼肥(发酵)75千克混合穴施,再用人畜粪水6000千克淋施。施肥时在畦边每隔两株开一穴,位置与前一次追肥的窝错开,把固体肥施入穴内,再淋水肥,盖窝,并把沟内泥土铲起培于畦面成弓背形。
附子主要含中乌头碱、次乌头碱、乌胺、棍掌碱氧化物、异飞燕草碱、乌头碱、去甲乌头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新乌宁碱、附子宁碱、去甲猪毛莱碱、多根乌头碱、北草乌碱等植物碱性,还含有一些的氯化物,是附子的主要药理有效成分。
白粉病在附子生长中后期的6~9月发生,先在植株下部叶片感病,后向上蔓延,在茎干和叶片上产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叶片扭曲,逐渐焦枯死亡。
附子在7月中下旬收获产量较高。用二齿耙挖出全株,抖去泥土,摘下附子,去掉须根,称为“泥附子”。同时把母根切下,晒干即是商品“乌头”。
霜霉病俗称“灰苗”和“白尖”。是附子苗期为害严重而普遍的病害,发病率一般为3%~13.7%,严重的可达75%。在阴雨寒潮期间最易发生。主要表现为叶子边缘反卷,叶色灰白,叶背产生淡紫色的霉层(病原物),蔓延枯死,地下块根小。
白附子喜阴,且第一年和第二年生长缓慢,可与小麦、玉米、林果等间作,既为白附子生长创造遮阳条件,又可充分利用地力及光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