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或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夏季花开前采收,除去泥沙,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南朝宋时有甘草叶蒸制(《雷公》)。
【现代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残根等杂质,下半段略浸,上半段喷潮,润透,切段,干燥。
【饮片性状】败酱草为不规则的小段,根茎、茎、叶混合。根茎有节,上有须状细根。茎圆形,外表黄棕色或黄绿色,有纵向纹理,被有粗毛。质脆易折断,切面中空,白色。叶多皱缩,破碎,褐绿色。臭特异,味微苦。
【炮制目的】败酱草昧辛、苦,性微寒。归胃经、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的功能。用于肠痈腹痛,肺痈吐脓,痈肿疮毒,产后瘀阻腹痛。切制成小段,便于药效成分煎出,便于调剂和制剂。
【临床应用】
1.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本品辛能散结,寒可泄热。与红藤、薏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8u58药材网www.8u58.com],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
2.用于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本品有活血行瘀之功能,与红花、山楂等药同用,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
3.腮腺炎:取鲜败酱草与石膏同时捣烂,外敷患处,可治急性流行性腮腺炎。
【参考资料】有关败酱草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不多,仅涉及几种环烯醚萜类及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鉴定研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败酱草挥发油,并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鉴别出51个组分,其中主要成分为2-甲基-5-乙基呋喃,其次还有己二硫醚、1-己硫醇、紫草醛等。败酱草的药理作用较为广泛,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增强抑菌和抗病毒等作用。
【附】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炒炭。
2.文献摘录败酱“凡使,收得后,便粗杵,入甘草叶相拌对蒸,从巳至未,出,焙干,去甘草叶,取用。”(《雷公》)
【总结】败酱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南北朝有甘草叶制,后世多生用,未见有其他炮制方法。唐宋以来败酱方用甚少,李时珍感叹曰:“败酱乃手足阳明厥阴药也。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
肠炎,痢疾,痔疮.....
败酱片【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深棕色;气特异,味微苦。【功能与主治】中枢神经镇静药。用于以失眠为主要症状的神经衰弱或精神病患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4片,一日2~3次。【规格】每片相当于原药材1g安眠药又名安定。本品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盐酸。遇酸或碱及受热易水解,口服药物在胃酸的作用下开环,进入碱性肠
败酱草每亩地收入多少?败酱草每亩产量在400公斤左右,除去各种费用,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败酱草每亩地收入在2000元左右。
这些中药一般孕妇都是禁用的,可能会引起肝肾功能损伤,胎儿的畸形等严重后果。
不一久煮,10分钟左右,香气溢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