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白及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细菌性软腐、炭疽病、黑斑病、块茎腐烂病、根腐烂病、叶褐斑病、叶斑灰霉病。
白芨的病害防治
1、细菌性软腐:病株变软腐烂,有恶臭味,高温高湿易患此病。防治方法:加大通风,注意控水;清理病叶或病株;喷施800~1000倍液安泰生等。
2、炭疽病:症状表现为叶片上出现中部呈淡褐色或灰白色边缘呈紫褐色或暗褐色近圆形病斑。严重时大半叶子枯黑。此病在多雨、湿度大的闷热气候易发生。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效果好。
3、黑斑病:又名“疮伽病”,症状表现为叶背面出现淡黄棕色麻点,逐渐在叶面上形成深褐色斑点,一般有黑色边缘。防治方法:控制基质湿度;用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及时清理病叶或病株。
4、叶斑灰霉病:清除病株残体,发病早期摘除下部病叶;及时采取药剂防治。可以轮换使用以下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400~500倍液喷施。
5、黑斑病:黑斑病是花卉和蔬菜类作物上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为害严重[8u58药材网www.8u58.com],在白芨上种植上较易发生。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枯枝或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开始侵染发病,7~9月为发病盛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扩大再侵染。防治方法:一般可以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也可在栽苗时浸苗基部10分钟。
6、根腐病:对于此病,以预防为主,发病后无根治效果的方法。预防方法:雨水过多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低洼积水、通风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当等条件有利于发病。一般可以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或50%百菌清800倍液喷施,苗床加强通风排水。
9-11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株距10-12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亩用种苗100公斤,
白及是兰科白及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叶4~5枚,基部互相套叠成茎状,中央抽出花葶。地下有粗厚的根状茎,如鸡头状,富粘性,含白及胶质,即白及甘露聚糖,可供药用,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也可供作糊料。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可用于治疗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出血、皮肤皴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等症。市场调查发现白及有多种混伪品,普通消费者难于识别。为此,特从药材性状、粉末显微特征方面进行了对比鉴别。
白芨属于兰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润肺止咳等功效。随着白芨食品的开发利用和印染业、美容业的发展,白芨用量日趋增多,那么,白及适合在什么环境下生长?下面就和8u58药材网一起了解下白芨的生长环境。
白及一般3月初种植,栽植深度3㎝。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除草松土,每2周施肥1次。一般栽后2个月开花。花后至8月中旬施1次磷肥,可使块根生长充实。
白芨,又名紫兰、苞舌兰、连及草,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日本以及缅甸北部。花美适合观赏之用,其球茎晒干后的名称为白及(又名白芨、明白芨、紫兰根、甘根、白给),属于中草药,其它亦有当作糊料之用途。一般品种的花色呈紫红色,所以别称紫兰;另有一个变种的花为白色,称为白花白芨(B.s.var.alba)。其它亦有黄色、粉红色、红色以及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