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l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营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古代炮制方法】南朝宋有去根细剉法(《雷公》)。宋代增加了焙制(《洪氏》)、酒制(《妇人》)。元代又有酒炒和去枝,叶手搓碎用(《宝鉴》)。明代有了酒浸制(《奇效》)、酒洗法(《仁术》)、醋制(《普济方》)。
【现代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残根、老茎、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绵茵陈呈松散之团状,灰绿色至黄绿色,全体密披白色茸毛,质绵软如绒;气清香、味微苦。茵陈蒿为类圆形片,或块、茎、叶、花序、果实混杂。断面类白色,周边淡紫色或紫色,体轻,质脆,气芳香,味微苦。
【质量标准】茵陈水分不得过12.0%。绵茵陈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5.0%,含绿原酸不得少于0.50%。花茵陈含滨蒿内酯不得少于0.20%。
【炮制目的】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经、胃经、肝经、胆经。具有清利湿热,退黄疸的功能。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净治切制,便于调剂和制剂。
【应用选择】
1、湿热黄疸单用本品,大剂量煎汤内服,可清利湿热,治疗黄疸。可配伍附子、泽泻,有利湿退黄之功。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治伤寒八九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如茵陈蒿汤(《伤寒论》)。
2、急性肝炎与郁金、甘草同用,治疗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8u58药材网www.8u58.com],如胆郁通(《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
【现代研究】茵陈中利胆作用最强的成分为茵陈香豆酸A此外为对羟基苯乙酮。所含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色原酮也有较强的利胆作用。香豆素类化合物有扩血管、降血脂、抗凝血作用,故临床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有抗炎作用,对正常小鼠体温有明显降温作用。茵陈蒿还有明显的镇痛消炎作用,并能促进白细胞分裂,提高T细胞的免疫活性。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茵陈药材滨蒿内酯(6,7-=甲氧基香豆素)含量差异明显:花期>;花前期;带花枝梢>;枝干。为此,采收茵陈蒿时,最佳时期为9月中上旬。3~5月份的茵陈水提物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缺氧存活时间,提高耐缺氧能力。茵陈蒿水浸液、乙醇溶液及挥发油均有降压作用,茵陈煎剂对CCl4致动物急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藏茵陈对家兔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平滑肌收缩活动具有增强作用。
【附】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洗净切碎用的。
2、文献摘录茵陈蒿“凡使,须用叶有八角者。采得,阴干,去根,细剉用。勿令犯火。”(《雷公》)
【总结】茵陈治黄疸,始于《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用本品配以栀子、大黄;用治黄而鲜明,热胜湿盛的阳黄证;《张氏医通》又取以配附子、干姜、甘草,用治肤色晦黯,寒盛阳虚的阴黄证。这说明茵陈是治黄疸的主要药物,它可随寒热不同而辅佐适当的药物。药理研究证明它能增加胆汁分泌,有利胆作用,临床上均切段生用。茵陈历代均用春季采收的“绵茵陈”,不用秋季采收的“茵陈蒿”。据研究,其利胆成分6,7二甲基香豆素在幼苗中不存在,仅存在于花序和果序中;茵陈香豆酸甲、乙和茵陈色原酮等也均在花蕾期的花序中出现,含量高峰在9月份,故《中国药典》1990年版作了相应的修改,茵陈蒿亦作药用。
喝茵陈水能治失眠吗?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茵陈具有安眠作用。茵陈滋阴补肾,清热解,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等作用。茵陈泡水对肝病有一定的疗效。
都可以。将新鲜的茵陈去掉干枝枯叶之后用清水清洗干净。锅中倒入清水烧开。倒入洗净的食材,洗净后捞出,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猪肉,羊肉,牛肉,虾仁等材料。新鲜食材中含有较多的水分,更加地鲜嫩。但不建议用干茵陈来包饺子,他是利用新鲜的阴沉晒去水分后制作的,其质地较为干燥。
茵陈,属于中药。自然晾干之后才可以入药。可以保存收藏多年。新的旧的在性能上无大差别。关键是注意采摘期: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拿来当柴烧。
茵陈泡水服用有清湿热,退黄疸作用。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药物。可以一起来用。不过要对证尚可更多通过母乳排黄疸母乳性量太轻。还不如直接用清肝利胆口服液一次少喂点,再多点开水管用。
孕妇能喝茵陈水吗?孕妇可以适量喝一些茵陈水。茵陈具有清热退黄的功效,从怀孕35周以后开始喝茵陈水还有助于预防宝宝黄疸。要注意用量,不要喝多了。